大树茶庄

西盟茶界的“老革命”

发表于:2025-02-07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2月07日,图为:佤族老茶人岩巴拉他是西盟第一家茶厂的创办者,他退休后依旧潜心种茶爱茶园如家,他堪称西盟茶界的"老革命"。图为:岩巴拉大叔世外桃源般的茶园黝黑的皮肤、粗壮的手指、精神矍铄,这是佤族老茶人岩巴拉给记

图为:佤族老茶人岩巴拉

他是西盟第一家茶厂的创办者,他退休后依旧潜心种茶爱茶园如家,他堪称西盟茶界的"老革命"。


图为:岩巴拉大叔世外桃源般的茶园

黝黑的皮肤、粗壮的手指、精神矍铄,这是佤族老茶人岩巴拉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他看上去一点不像71岁,顶多也就刚过60岁。5月5日,在普洱西盟县岳宋乡岳宋八组,在岩巴拉老人的茶园,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这位老茶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与茶叶近三十年分不开的缘分。


图为:岩巴拉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加工厂

岩巴拉大叔在1986年创办民政双抚茶厂之前,在建筑队工作了18年,之后调到民政局工作,民政局当时创办茶厂,岩巴拉大叔与茶的缘分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从1986年到1995年,岩巴拉大叔创办起西盟第一家茶厂并担任厂长。1986年,回忆起这个最令他压力山大的年份,岩巴拉大叔不禁感慨万分:"那个时候群众都反对种茶,因为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能不能赚钱,有的老百姓为了抵制种茶,把翻地的锄头等生产工具都没收了。他们不相信我会成功,当时村上乡上都不支持。"那岩巴拉大叔是如何力排众议,坚持种茶的呢?虽然压力大,但是岩巴拉大叔很清楚,当时有专业技术人员下来指导种茶,加上云南省民政厅下发了41万的扶贫款用于建厂,他开始动员全村的人都来种茶,买茶苗、买肥料,到第三年茶叶采收季,村民看到了效益,岩巴拉大叔的坚持没有白费。


图为:西盟县茶业办的技师来岩巴拉大叔的加工厂进行技术指导

岩巴拉大叔是土生土长的岳宋乡人,他的故乡就在岳宋十组。1995年他从茶厂被调回民政局,退休后他对种茶做茶这件事依旧念念不忘。2006年开始岩巴拉大叔在岳宋八组开垦荒山,号召农户用土地入股并参与管理,成立了西盟县岩巴拉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最终共有154户农户响应岩巴拉大叔的号召,并得到土地补助金七万元。如今岩巴拉大叔在岳宋八组的茶园共有700亩,其中紫娟茶180亩,云抗十号520亩,每年茶产量可达27吨。在采茶季节,附近的村民甚至缅甸边民都来岩巴拉大叔的茶园打工,岩巴拉大叔茶园共有58名茶农,一些他在民政局工作时认识的11名残疾人也来岩巴拉大叔的茶园劳作,岩巴拉大叔会按照采茶的重量付给他们工钱,赶上天气不佳收成不好的时候,岩巴拉大叔还倒贴钱给这些生理上有残疾的人。最让记者感到惊叹的是,岩巴拉大叔除了养育自己的三个儿子,他还收养了七个孤儿,这些孤儿是他老伴过去在岳宋乡卫生院工作的时候遇到的弃婴。十个儿女都已经长大成家,岩巴拉大叔的善心尽人皆知。


图为:与茶结缘近30年的岩巴拉大叔

据西盟县茶业办技师王耘斌介绍,当时西盟种茶秉承着"先治坡后治窝"的原则,岩巴拉大叔先带领茶农种茶,之后政府出钱盖厂房,这种以点带面的做法很成功。

如今,岩巴拉大叔的茶园修剪整齐,风景如画,春茶采摘已经结束,但是春茶的价格并不理想,一公斤鲜叶只卖到8.5元,一切还是由于茶厂之间互相打压、恶性竞争的后果。岩巴拉大叔希望能探索出一条经营管理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路子,带领更多的茶农致富。


图为:茶芽都是岩巴拉大叔的"宝贝"

链接:西盟茶产业发展历程

据西盟县茶业办技师王耘斌介绍,西盟茶产业共经历了四个"春天":

第一春是1958年,在西盟县南亢村开始种茶;

第二春是1988年,由部队管理的龙康茶厂成立,政府开始重视茶产业并补助茶苗款项;

第三春是2000至2003年,西盟县开始大面积种植茶叶新品种;

第四春是2007年至2008年,政府扶持力度加大,西盟茶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