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重林:学茶记,茶界七日谈
发表于:2025-02-07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2月07日,9月3日 雨水茶水昆明一日雨,猫猫人走室空,惯性醒来,拥抱茶杯。捣腾红、白、绿,就连苦荞茶也续了杯,送别夏日。喝茶说到底是一个口感替代问题,我不太理解那些宣称只喝一种茶+-的人,是怎么得出某种独特茶味
9月3日 雨水茶水
昆明一日雨,猫猫人走室空,惯性醒来,拥抱茶杯。捣腾红、白、绿,就连苦荞茶也续了杯,送别夏日。喝茶说到底是一个口感替代问题,我不太理解那些宣称只喝一种茶+-的人,是怎么得出某种独特茶味结论的?我们说某种味觉的时候,总是置于一种比较之中,这样才从A到Z进行切换。本雅明说,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模拟系统。从茶入道与从文字入道,从武功入道也毫无差别。但许多人混淆了这一点,无法左右讨好。看林楚方谈《壹读》和老六谈《读库》,结合之前牛文文谈粉丝经济学,其实都涉及到人,人才是传媒最核心的东西,也才有社交网络。我准备在《》粉丝到5000人数时,颁发一个奖励,奖给那些一直以高度热情参与并支持我的撰稿人。要是有可能,我会在每一月或者每一个粉丝数到临界值时颁发一次。这个还没有想好,我一直的理念是,思想没有免费的。我真的不想让那些为我撰稿的朋友一直免费下去,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分享到传播思想带来的成就与荣誉。边看书,边看了下《新三国》,刘备怎么长得那么欠揍啊。再看《伟大的盖茨比》,好忧伤。
9月4日徽州
与邓增永博士聊徽州,祁门一别,已数月有余。博士领导的祥源茶业和兄弟,四处开花,多次在他地相逢。茶界前辈吴觉农一干人,昔年在祁门推动计划,企图用实业来挽救大厦将倾的国家,冯绍裘南下云南,开创了滇红时代,范和均等人到勐海办茶厂,才有今日大益之盛。陈椽开创性地划分茶叶六大类,自此徽州成为当代中国茶业人才的摇篮和话语重地。邓博士先中茶,后大益,现于徽州开创茶业大局,一叶救国那是梦,但一叶所承载的家国情怀,我们从未放弃。我迟迟未踏入徽州地界,有太多不巧。近10多年来,福建茶和云南茶的崛起,徽州茶低调久矣,但历史有周期。刚好手中有"水墨徽州"之叶,倒是可以佐《碧山》系列书下茶,还记得以前读《明清以来的徽州茶业与地方社会》,今天又被博士提及,才记起被某人久借不还。茶傀兄写文章,有红茶早还是乌龙茶早,那本书倒是说,当时许多红茶都被叫做乌龙茶,这种叫法在建国后还存在,我记得读庄晚芳教授的书也有这样的称呼。
9月5日茶书
有杂志约稿,主要谈茶书。我喜好的或者说影响我的茶书,可能与流通版本不同。木霁弘、陈保亚等人的《滇川藏大三角文化探秘》构成了我对茶最初的研究兴趣,这点我写过《茶马古道20年,从学术概念到流行符号》来说明,以茶的视觉来谈论文化,其实所获比谈什么都要大得多。我对物质观念史一直有兴趣,结合茶的热爱,可谓相得益彰。茶马古道从一个概念到文化遗产,是木霁弘等人长达20多年的坚持不无关系。试想,一个学者,在自己的壮年就可以收获概念带来的价值,那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时期。当下正在谈中国梦,中国价值输出的时候,茶马古道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多少为我们这些茶人保存了些许尊严。另一本书,是美国人艾敏霞的《茶叶之路》,我阅读视野从大西南转到大西北。无论是茶马古道还是茶叶之路,都是商路。商路与信仰之关系,早有人论说。我关心的是茶叶带来的疆域,也是我最近多年角逐的重心,《茶叶战争》只是完成了一部分。说实话,茶商之路一直被两种力量所左右:地理与军事。但民间贸易永远早于官方贸易,在任何的一个时代,官方的告示都需要反面解读,官方严禁的,一般都是蓬勃发展中的贸易。在商业之路上,一定伴随着信仰,而信仰的所在地,会形成一个贸易中心,我写《西北访茶》只是开了个头。对于蒙古来说,驿站是打尖的地方,像张家口,恰克图这样的茶叶重镇,形成有别于茶马古道上的大理,丽江。《茶叶之路》认为地理决定命运,蒙古的位置让其不得不南下。蒙古大草原在一个维度上,这决定了生态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草原文明却是复杂的。或许一种简单的说法是,蒙古是世界的中心,它连接着中国与莫斯科这两个代表着东西文明的强大国家。而然,悲剧也恰恰在此,蒙古不得不左右逢源,蒙古帝国短暂地统治过欧亚大陆,但很显然,它没有自己的文明。藏传佛教让西藏再次成为茶叶的起点,而在茶马古道上,这里是茶叶的一个终点。以一个终点作为一个起点,不断在各种文明中循环。满清时代,他们用四种文字记录历史。满语、蒙古语、汉语都是垂直书写,藏语与突厥语都是水平书写。尽管在满清时代,满语是最权威的读本,但它不可避免地式微了。整整250多年的历史,其实从结构上来看,它一直都是汉语的附庸。艾敏霞试图以蒙古为中心视角,通过茶叶来全景描述几个帝国的兴衰,但这样的努力,也因为茶主体叙事丧失,变得更加支离破碎。在描述准噶尔王朝企图通过用来自中国的茶叶换取俄罗斯的来复枪时,他们遭到拒绝,因为这个时候,统治整个世界的是枪,而不是茶叶。但准噶尔三次南下熬茶布施,确实带来的从新疆到西藏的大通道,这些资料,艾敏霞没有看到,2009年出版的《军机处熬茶档》为我们保留了蒙古族与藏族通过茶叶缔造的边疆和平。艾敏霞言道,政治史与文化交流存在一些极为简单的事情里,一如茶叶故事。我也相信。描述茶本身的书,我也看过不少,但陆羽《茶经》出版的著作何其多,今人之作最上乘的是沈冬梅博士校注的版本,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后中华书局也出了沈博士这书的普及版。校勘是一门苦差事,训诂学现在连中文系都不是必修,沈老师的卓越,源自于她对茶的热爱,加上学识与修养,为我们呈现正确的观念。吴觉农的《茶经述评》现在有新版,也可以一读,我觉得有这两个本子,陆羽的《茶经》就不在需要其他人解读。关剑平的《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茶文化研究》里有介绍日本人恢复陆羽制茶的工艺,可供参考阅读。《中国古代茶书集成》,朱自振、沈冬梅等人编。有了这本大部头,古代茶书可谓一网打尽,不多说。其他可以参阅的有《中国茶叶历史资料汇编》、《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当然,这些历史书有枯燥之处,也有人编辑过古代茶诗选之类的风月之作,就我阅读而言,少有值得推荐,期待有人出更好的选辑。《茶叶全书》,这本美国人乌克斯写的茶叶之书在咨询方面的占有与霸道简直空前绝后,让每一位后来的书写者都会面临巨大压力,即便是百科时代,我也要向这位茶叶先驱表达敬意。如果你遇到一位茶文化专家,装不装13,《茶叶全书》是不错的试探。我敢断言,在你周边,推荐这本书的不少,但真正读完并理解其企图的,不会超过3人。而看过他咖啡书的,嘿嘿。
9月6日东莞启程往东莞。
昆明渐凉,外衣加身。到了广州,热浪扑来。本月第二次转白云机场,这里一贯人多混乱,像火车站。前来接我的陈良兄弟8月中旬刚在在南昌遇到,匆匆一别,换了战场。同来接机的周柱新老哥就在东莞,是宝和祥的经销商,热情不比气温差。入住东莞会展大酒店,东莞是有名的酒店之都,州市里五星酒店全国第一。一路的建筑,有模仿悉尼歌剧院的,有模仿大裤衩的……他们说,这里一度是世界工厂中心,但近些年受挫,没有创意,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很容易被取代。这些是我们一直都在讨论的。东莞有30多个城镇,彼此相连,去中心化其实更是好的城市发展模式,只是我来东莞不多,来不及一一溜达。我们关注东莞,是因为其藏茶量,这里已经是名符其实的第一了吧?一位藏家说,我花在茶上的1000万,就好比你们花了1000元去买东西。茶叶展上,遇到许多新朋旧友,到宝和祥展柜,与美女小乔乔冬梅小姐见面,李文华老师已先我一天低到东莞,品"紫云归","陈字一号","易润","弯弓传奇"诸茶,疲乏大解。
"茶界五华",我只有大红袍的陈德华还没有见过,李文华、张卫华、陈文华、蔡金华都是我所敬仰之辈,每个人都有一手令英雄折腰的绝活。李文华是云南互联网先驱,他创办的西部工作网现在还有许多人在用,是互联网热潮中云南少有几位赚到大钱之人。之后他加盟勐海茶厂,潜心在勐海归隐学茶,每每出手都令业界震惊,其开创的拼配工艺影响甚大。许多人记得他的办公室夜晚灯火通明,做事风格以严谨认真著称,传播茶叶知识又以耐心与微笑闻名于坊间。《普洱》杂志创刊第二期,我便约他写稿,其后多次遇到,但从未像今年这样频繁。我们一起发起中华茶人庐山论坛,一起发起中华茶馆联盟,今天我们再次一起来到东莞,与茶友一起分享茶之乐趣。
9月7日东莞宝和祥品牌推广会
下午的宝和祥品牌推广会,我们围绕三个话题展开讨论,话题一:围绕普洱茶的品饮进行交流;话题二:围绕普洱茶的收藏分享经验;话题三:嘉宾分享对品饮性收藏和投资性收藏的看法。嘉宾分别是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先生,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卢树勋先生,普洱茶国家标准起草人之一李文华和我等四人,在座都是茶界知名人士。话题选得好,嘉宾能谈,听众也喜欢,气氛很热烈。主持人张老师是《保安日报》的,之前就在保安主持过李文华的讲座,也爱茶,交流起来没有什么障碍。卢树勋网名高飞,是东莞茶界领袖级的人物,以前整天带着茶全国各地开斗,现在每日"88青"不离手,到处吆喝茶友白天喝茶,晚上喝酒,好不逍遥。茶界五华的蔡金华,藏茶6000吨,没有错,是6000吨!他的茶仓就堆满了一座山。我第一次在长安看到他的仓库时,忍不住惊呼起来,这种藏天下之茶的传说,有多少人能亲眼目睹呢?去年8月《茶叶战争》出版后,蔡金华的协会买了100本,我与太俊林在他们的协会签名,但书很快就被抓光,蔡兄见面就要书。11月在金华兄开发的君悦酒店,《普洱》杂志举办新生代普洱茶品鉴会,我也跟着混到这里,再次观摩他收藏的茶,相机以及茶件。我是曲靖人,那里是珠江之源,珠江水,普洱茶,要不是因为广东人的热爱,普洱茶不会那么快就被人世人知晓其价值。我们四人,对普洱茶的看法大致相同。普洱茶很有前景,但品饮知识依旧需要更大力度普及。从藏到品,由品到藏,需要长期互动。一边品一边藏,我想正是李文华努力的,他做的茶,新品就非常好喝。他改变了许多工艺,一些茶友,没能亲临现场的,许多人委托我帮买一些茶。李文华说,泡茶、喝茶,讲究是一种精致的追求,对应的或许是随意,讲究与随意两种方式不对立,也用不着独执一端。讲究是一种美,精道、绝纶、仪式、典雅,随意,又是另一种美,自然、单纯、放松、回归。我们可以讲究,也可以随意,美在其中,美之至也。我所理解的茶生活,是一种退步的生活。就是从快回到慢,从紧回到松,从聚到散……其实你选择了茶生活,就意味着你已经拒绝了其他生活方式。但晚上,我却喝酒喝多了。
9月8日归程已至白羽兄从武汉来到东莞,在斗记喝茶。
白羽兄也是在路上结识,又一起到丽江开会。他的学识、见识令我敬佩,也是行动派的代表人物。茶界有这样的风流人物,早晚大事可成。这一年来,茶人之间的见面多于往年,我的收获也多于往年。有一些人很善意地对我说,你怎么到处跑,怎么……我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我的书写,有许多内容得益于各方高人教导,以前没有机缘求教,现在好不容易来了机会,你又要我闭门不出。茶是一种体验,学问之道也是。我在云大的研究所,一直延续方国瑜先生的治学,胸怀万卷,脚踏山川,少了一样也不行。方先生走滇西,勘边界,纠正了许多书本错误。木老师他们昔年,风餐露宿100多日,才开创了茶马古道的研究。我比起他们来,走的太少太少。普洱茶界的诸多谬误,也因走动太少。如果心里没有家国,茶又何处安生?是夜,一流小厨请客。东莞人善品,藏茶天下第一,吃也不落广东人后腿。什么黄花梨鸡,鱅鱼啦,鱼丸啦,勾芡啦,全清蒸出来。拉菲神马的,在自酿酒面前,都不好意思开瓶。一流兄在赵建军兄看来,属于"有鸡茶人",他有自家树林,里面养满鸡鹅。鹅这次我没有见到,但小乔说,她吃过的鹅,脖子有她的手腕粗。一流小厨,怎么少了一流厨师?他这个厨师则是一个香港公司老总,据说平日在家从来不做菜。来吃也有代价,小乔每次来都要奉上好茶。 《学茶记--茶界七日谈》是中国茶业新复兴计划发起人周重林为《》特别撰写栏目,回顾一周以来个人与茶界的交往、思考点滴。他的微信是:14267292
(作者:周重林 来源:新浪 责编:青翠紫丁香)
茶叶
东莞
普洱
中国
蒙古
普洱茶
徽州
茶马古道
李文
李文华
博士
文化
时代
茶业
话题
之路
金华
出版
先生
概念
东江楚云仙红茶
古树茶庄
大树茶
大树茶庄
古树茶和大树茶的区别
金骏眉茶是否需要在冰箱保存
云南西双版纳普洱茶砖
刮风寨普洱茶
几千块的龙井和几十块的龙井区别
铁观音兰花香纯手工
人参乌龙茶与黑乌龙茶
云南普洱茶等级分类
云南普洱的山地形地貌
潮汕功夫茶请茶扣几
湖州可以泡茶吃的树叶
墨红玫瑰花茶胃病能喝吗
高血粮能喝三七花茶吗
大益轩辕号的选料
月经期间可以喝安吉白茶吗
有高血压的人可以喝小青柑吗
土林凤凰生产的普洱茶
鸡内金泡茶喝的功效
滇红茶上市时间表
熟普存放换钱
玫瑰花茶用自来水泡有效果吗
喜月白茶
丁香桂红茶能治幽门螺杆菌吗
老枞水仙春茶图片
铁观音茶泡水什么味道
黑茶密封保存
六堡茶执行标准规定
冰岛茶王树有多大
香港华莱黑茶专卖店
黄芪和当归泡茶喝对女性好吗
西葫芦做的饼就和没熟似的
猴魁粤语叫什么
玫瑰花茶泡完颜色不变
如何每次买红茶抽中再来一瓶
吴三地老枞竞拍
铁观音送岳父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