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始自石磨来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的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喜欢,轻描淡写地绘出了一幅人间温暖、出尘清欢的画面,邀上明月、梅花,在炉畔壶前与友人品茗谈天,当为人生一大乐事。可见自古的中国文化里,从来就少不了茶,那么这博大精深的技艺究竟从何而来?
传承的美,古法的香
有人说,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叶就有多香,但你可曾知道这香是怎样形成的?
来到国香茶城D区16号的茶马源普洱茶茶厂营销中心,向厂长求教古法制茶的工序究竟妙在何处,他耐心讲道,"手工石模压制的茶饼,观其表现浑然天成,饼面条索清晰、松紧适宜、自然和谐,丝毫没有死板紧绷的感觉。在每根条索的相接处都留有相应的空间,别小看这一点点空间,也是蕴含了大学问。如果空间太大容易致使茶饼松散出现掉边现象;空间太小又不利于茶饼的自然发酵转化;掌握适度空间,才能有利于茶叶的呼吸,加之纯手工石模压制的力度没有机器那么大,内质相对流失较少,其后期转化的潜力也会大大增加。"
茶马源茶厂普洱茶的制作工序承袭了最原始的十二道制茶工艺:手工采摘;一芽两叶;低温杀青;手工揉捻;日光晒干;挑拣黄片;入笼熏蒸;石模压饼;自然阴干;竹浆棉纸包饼;竹笋外壳七片;六道竹篾捆扎,最后七饼为一包,称七子饼,六包为一件,代表六大茶山。
现在市面上部分高产量的普洱茶饼多为机器压制,机制饼产量大时间短且节约人工成本,一天可生产三四万片,但由于日生产量过大,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使其自然阴干,要推进烤房进行烘干处理,这样一来,再好的茶青也会受到影响。
茶马源茶厂茶饼均为手工石模压制,一天产量也不过三四百片。正因如此,压好的茶饼可以得到充分的自然阴干,这样的茶饼透气性好,更利于后天的自然发酵,保证了普洱茶青的原始醇香,为普洱茶存放"越陈越香"奠定了夯实基础。
亲,我们的衣服也是手工的哟!
茶马源茶厂不仅仅是纯手工压制茶饼,连茶饼们穿着的"衣服"也同样是纯手工定制的哟!
早在晋代我国已开始使用竹造纸,是世界上最早用竹造纸的国家,竹浆纸具有环保耐用,适用于存放、包装食物。
正因茶厂与当地少数民族友情交好,故保证了出自少数民族的手工竹浆棉纸的优越品质。竹浆纸在云南地区虽然比较普遍,但像茶马源茶厂这样,十年间500多吨的产品均坚持选用手工竹浆棉纸包饼,着实不多见。
优质茶青加上古法制作,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还原普洱茶本真的吗?快来茶马源尝一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