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树虫害成灾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发表于:2025-02-08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2月08日,随着云南茶叶生产的发展,云南茶树病虫害的种群从少到多,不断演替,危害日趋严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一化种植 近些年来,云南茶叶种植面积发展较快,1995年云南省
随着云南茶叶生产的发展,云南茶树病虫害的种群从少到多,不断演替,危害日趋严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一化种植
近些年来,云南茶叶种植面积发展较快,1995年云南省茶叶面积仅为116.2万亩,而1999年已扩大到244.5万亩,跃居全国第一。茶园种植面积的扩大,大面积连片单一化种植,使许多当地昆虫被迫食性转移,进入茶园,转化成茶树害虫,并且在茶园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获得大量的繁衍;茶园面积的扩大,使许多病虫害的传播获得了便利和机会,由此增进了病虫害的侵害。据我们调查在勐海茶区,尺蠖类害虫就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后才由其它作物上或从其它地区迁徙到茶园的一种害虫。另外,垦荒毁林,茶树单一化种植,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平衡遭破坏,茶园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削弱,茶园有益天敌减少,由此导致了病虫害的危害成灾。
2 茶园栽培管理措施的变化
随着茶叶栽培管理模式的变革,在种植上从丛植到条植,茶园从零星到密植速成,由此为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并加大了防治难度;为提高茶叶产量偏施氮肥,促进了芽叶的生长,却又助长了如假眼小绿叶蝉、螨类,叶部真菌病害茶云纹叶枯病、茶饼病等病虫害的危害;良种的大力推广种植,极大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但由于良种芽叶肥壮,养分含量高,吸汁性、趋嫩性害虫种类愈来愈多,危害也愈大,象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现已成为云南省滇南、滇西南茶区危害成灾的主要害虫。
3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病虫害之所以能在茶园发生危害成灾,除了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生存空间外,最不能忽视的人为因素是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农药使用。农药的使用从有机氯、有机磷到拟除虫菊酯类等,多年的使用导致了茶园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天敌大量伤亡;其次是对靶标不明确,安全间隔期观念淡薄,随意使用农药,这也是造成茶园病虫害猖獗危害成灾的因素之一。据罗亨文调查,一次施用乐果、敌敌畏的茶园,蜘蛛数量减少一半以上。云南省茶园二、三十年来由于多年使用有机磷农药乐果、敌敌畏防治假眼小绿叶蝉,使用浓度逐年提高,大量杀伤了天敌,致使假眼小绿叶蝉危害愈来愈严重,并在害虫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农药的使用起到了灭害保收的作用,但也杀伤了天敌,促使病虫害种群的演变和危害加剧。
防治技术研究
1 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茶园病虫害
云南茶区具有独特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山川地貌错综复杂,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由于病虫害发生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云南茶区应发展以生态为主体,植物种群多样的立体复合生态茶园,促进茶园的生态平衡,茶林结合,因地制宜建立保护林带、茶果、茶林、茶药等茶园,进一步维护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强群落之间良好的调控能力,以达到限制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目的。早在八•五期间云南省有关科研、生产单位就立项开展了"生态茶园建设与小绿叶蝉防治研究"的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利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天敌资源是云南茶区对病虫害控制的根本措施,并且也符合目前提倡的茶叶无公害或有机茶生产的要求。
2 保护和充分利用病虫害天敌资源
云南茶区孕育了丰富的天敌资源。罗亨文等早在六•五期间就对云南的茶树害虫天敌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包括捕食性昆虫、蜘蛛类天敌384种,真菌、细菌、病毒等害虫病原微生物22种,如蚧类上寄生小蜂、茶毛虫上寄生的茧蜂、捕食咖啡小爪螨,食螨瓢虫(Stethorusp)、寄生在假眼小绿叶蝉上的圆子虫霉,并对园子虫霉的田问抑制效果进行了初步观察;这些丰富的天敌优势种群对病虫害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控制;思茅茶区曾用白僵菌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具有-定效果。这些研究为充分开发利用天敌资源打下了基础。近些年来,大力提倡无公害茶园生产和有机茶园生产,更加促进了此项研究的开展。
3 茶树资源抗性材料鉴定和抗性优良品种的研究
丰富的茶树资源是云南茶叶生产的一大优势,在七•五和八•五期间,我们分别开展了云南64份茶树资源对茶云纹叶枯病、根结线虫病、咖啡小爪螨、和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并对资源材料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资源对病虫的抗性存在着差异,筛选出的抗性资源可供育种和生产利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无公害、绿色食品需求的日益增大,由此要求我们对茶园病虫害的控制应从选育抗性强、品质优的茶树品种入手。目前,云南省科技厅已立顶开展"大叶茶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应用抗性品种是进行茶树病虫害防治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4 加强茶园病虫害的研究,科学、安全、合理应用农药
由于云南茶区分布广泛,地形复杂,病虫害发生各异的实际情况,了解各地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种类,危害状况,明确主要防治对象,掌握其发生规律,有的放矢,大力开展预测预报工作非常重要。大家已意识到"见虫打虫,见病打病",盲目使用农药的弊端:害虫抗药性的增强,大量杀伤天敌,污染环境,严重破坏了茶园的生态平衡。在思茅茶区,通过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的深入研究,开展了预测预报工作,合理用药,有力地控制了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危害。茶饼病是滇南、滇西南山区茶园普遍发生、危害茶树嫩梢、嫩叶的一种病害,现在正在对其进行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以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目前,由于无公害茶叶和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许多研究机构和生产单位相继开展了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筛选和应用,如Bt制剂防治茶树主要害虫和矿物油药剂防治茶饼病的试验研究。
5 强化农业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针对茶园病虫害的生物学习性和发生规律,结合茶园栽培管理进行控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茶苗根结线虫病在滇南主产茶区思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针对此实际情况,思茅茶树良种场应用水田育苗代替旱田育苗的技术,有效控制了茶苗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危害,极大推动了茶树良种的推广。在冬季可结合茶园耕作、修剪、清园,应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封园而进行越冬防治,从而减少来年害虫虫口及病原菌基数;多次分批分次进行采摘可以减少害虫,如假眼小绿叶蝉的产卵和营养场所,加大控制力度;适当的疏枝,增加茶园透风通光,可以减轻病虫的危害。
1.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一化种植
近些年来,云南茶叶种植面积发展较快,1995年云南省茶叶面积仅为116.2万亩,而1999年已扩大到244.5万亩,跃居全国第一。茶园种植面积的扩大,大面积连片单一化种植,使许多当地昆虫被迫食性转移,进入茶园,转化成茶树害虫,并且在茶园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获得大量的繁衍;茶园面积的扩大,使许多病虫害的传播获得了便利和机会,由此增进了病虫害的侵害。据我们调查在勐海茶区,尺蠖类害虫就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后才由其它作物上或从其它地区迁徙到茶园的一种害虫。另外,垦荒毁林,茶树单一化种植,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平衡遭破坏,茶园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削弱,茶园有益天敌减少,由此导致了病虫害的危害成灾。
2 茶园栽培管理措施的变化
随着茶叶栽培管理模式的变革,在种植上从丛植到条植,茶园从零星到密植速成,由此为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并加大了防治难度;为提高茶叶产量偏施氮肥,促进了芽叶的生长,却又助长了如假眼小绿叶蝉、螨类,叶部真菌病害茶云纹叶枯病、茶饼病等病虫害的危害;良种的大力推广种植,极大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但由于良种芽叶肥壮,养分含量高,吸汁性、趋嫩性害虫种类愈来愈多,危害也愈大,象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现已成为云南省滇南、滇西南茶区危害成灾的主要害虫。
3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病虫害之所以能在茶园发生危害成灾,除了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生存空间外,最不能忽视的人为因素是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农药使用。农药的使用从有机氯、有机磷到拟除虫菊酯类等,多年的使用导致了茶园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天敌大量伤亡;其次是对靶标不明确,安全间隔期观念淡薄,随意使用农药,这也是造成茶园病虫害猖獗危害成灾的因素之一。据罗亨文调查,一次施用乐果、敌敌畏的茶园,蜘蛛数量减少一半以上。云南省茶园二、三十年来由于多年使用有机磷农药乐果、敌敌畏防治假眼小绿叶蝉,使用浓度逐年提高,大量杀伤了天敌,致使假眼小绿叶蝉危害愈来愈严重,并在害虫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农药的使用起到了灭害保收的作用,但也杀伤了天敌,促使病虫害种群的演变和危害加剧。
防治技术研究
1 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茶园病虫害
云南茶区具有独特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山川地貌错综复杂,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由于病虫害发生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云南茶区应发展以生态为主体,植物种群多样的立体复合生态茶园,促进茶园的生态平衡,茶林结合,因地制宜建立保护林带、茶果、茶林、茶药等茶园,进一步维护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强群落之间良好的调控能力,以达到限制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目的。早在八•五期间云南省有关科研、生产单位就立项开展了"生态茶园建设与小绿叶蝉防治研究"的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利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天敌资源是云南茶区对病虫害控制的根本措施,并且也符合目前提倡的茶叶无公害或有机茶生产的要求。
2 保护和充分利用病虫害天敌资源
云南茶区孕育了丰富的天敌资源。罗亨文等早在六•五期间就对云南的茶树害虫天敌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包括捕食性昆虫、蜘蛛类天敌384种,真菌、细菌、病毒等害虫病原微生物22种,如蚧类上寄生小蜂、茶毛虫上寄生的茧蜂、捕食咖啡小爪螨,食螨瓢虫(Stethorusp)、寄生在假眼小绿叶蝉上的圆子虫霉,并对园子虫霉的田问抑制效果进行了初步观察;这些丰富的天敌优势种群对病虫害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控制;思茅茶区曾用白僵菌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具有-定效果。这些研究为充分开发利用天敌资源打下了基础。近些年来,大力提倡无公害茶园生产和有机茶园生产,更加促进了此项研究的开展。
3 茶树资源抗性材料鉴定和抗性优良品种的研究
丰富的茶树资源是云南茶叶生产的一大优势,在七•五和八•五期间,我们分别开展了云南64份茶树资源对茶云纹叶枯病、根结线虫病、咖啡小爪螨、和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并对资源材料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资源对病虫的抗性存在着差异,筛选出的抗性资源可供育种和生产利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无公害、绿色食品需求的日益增大,由此要求我们对茶园病虫害的控制应从选育抗性强、品质优的茶树品种入手。目前,云南省科技厅已立顶开展"大叶茶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应用抗性品种是进行茶树病虫害防治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4 加强茶园病虫害的研究,科学、安全、合理应用农药
由于云南茶区分布广泛,地形复杂,病虫害发生各异的实际情况,了解各地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种类,危害状况,明确主要防治对象,掌握其发生规律,有的放矢,大力开展预测预报工作非常重要。大家已意识到"见虫打虫,见病打病",盲目使用农药的弊端:害虫抗药性的增强,大量杀伤天敌,污染环境,严重破坏了茶园的生态平衡。在思茅茶区,通过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的深入研究,开展了预测预报工作,合理用药,有力地控制了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危害。茶饼病是滇南、滇西南山区茶园普遍发生、危害茶树嫩梢、嫩叶的一种病害,现在正在对其进行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以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目前,由于无公害茶叶和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许多研究机构和生产单位相继开展了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筛选和应用,如Bt制剂防治茶树主要害虫和矿物油药剂防治茶饼病的试验研究。
5 强化农业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针对茶园病虫害的生物学习性和发生规律,结合茶园栽培管理进行控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茶苗根结线虫病在滇南主产茶区思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针对此实际情况,思茅茶树良种场应用水田育苗代替旱田育苗的技术,有效控制了茶苗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危害,极大推动了茶树良种的推广。在冬季可结合茶园耕作、修剪、清园,应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封园而进行越冬防治,从而减少来年害虫虫口及病原菌基数;多次分批分次进行采摘可以减少害虫,如假眼小绿叶蝉的产卵和营养场所,加大控制力度;适当的疏枝,增加茶园透风通光,可以减轻病虫的危害。
茶园
病虫
病虫害
云南
茶树
研究
害虫
防治
天敌
资源
绿叶
茶叶
生产
农药
生态
控制
抗性
生物
多样性
条件
东江楚云仙红茶
古树茶庄
大树茶
大树茶庄
古树茶和大树茶的区别
金骏眉茶是否需要在冰箱保存
云南西双版纳普洱茶砖
刮风寨普洱茶
几千块的龙井和几十块的龙井区别
铁观音兰花香纯手工
四大高山乌龙茶
云南普洱景谷肥猪价
吃六味地黄丸能喝冰红茶吗
体内有寒湿热可以喝菊花茶吗
小男孩可以喝黑茶吗
为什么最年安吉白茶不发白
正山小种红茶桐木诚壹
普洱熟茶怎样收藏
日照毛尖绿茶品牌招商
联芯泡茶的功效与作用
田英章书法班
香港余仁生七星茶功效和作用
云南特设圆茶中茶牌生茶
铁观音白茶真空包装
秋天白茶配什么喝最好
贵州竼锦百两黑茶
碎银子茶分几种口味
加方糖的红茶
装饰茶砖卖家
大别山龙井峡风景图片
乌龙茶和陈皮一起泡水喝
普达措旅游团冰岛茶
立秋喝红茶说说
吃了油腻食物喝红茶
2003银大益302的价格
秋寿眉制作要多久
黄芪山楂枸杞泡茶喝的功效
为啥毛尖冲泡后发黄
联芯泡茶的功效与作用
大别山龙井峡风景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