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茶庄

人生风骨若茶

发表于:2025-02-07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2月07日,读到大文豪苏东坡的《定风波》,我就不由想起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文章--《相期以茶》,两位不同时代文人笔下的意境大致相通。苏东坡说,"莫听穿林打叶声"。雨滴打在竹叶上发出响声,你不要感到扫兴。如果你把它当作


读到大文豪苏东坡的《定风波》,我就不由想起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文章--《相期以茶》,两位不同时代文人笔下的意境大致相通。


苏东坡说,"莫听穿林打叶声"。雨滴打在竹叶上发出响声,你不要感到扫兴。如果你把它当作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不妨"吟啸且徐行"了。可见"莫听"二字,道出了苏东坡的心境。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人们都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生活的很大部分,只要条件允许,就要尽量让自己做一个生活简单的人。如同浸泡茶水,没有繁琐的泡茶工序。放茶,倒水,然后等待,茶好了,干萎的茶丝舒展开来,变成一片片饱满的茶叶,释放着清香的气息。水是万物之灵,精神萎靡的茶丝也在水中获得了新的生命,欢快地在水中沉浮不定,最终还是平静下来,冒着带有浓郁茶香的热气,沁人心脾,简单至极,却乐在其中。


季羡林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决不是为了吃饭。"可见季老是一个决不会白白把生命浪费掉的人。"爬格不知老已至,名利于我如浮云",可能就是季老真实生活和平常心态的所在。


中国人的性格像茶,总是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助相依,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中国的茶文化,自创字之时就有了明确的精神内在。所以古人将"茶"字拆为"二十"加"八十八",共计一百零八,寓意为"茶寿",是养生之道,是长寿秘诀,更是生态文明。


东坡和季老都是旷达之人,不会因月缺思圆而哭,亦不会因月圆思散而泣。东坡为人亦佛、亦道、亦儒,出世入世收放自如,令人叹为观止,更是在人生的大起大落,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无阴无晴中做到了"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意境,也是大义人生的境界。


进入现代生活,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表示深情厚谊,不仅仅深入每家每户,而且还用于机关、团体,乃至国家礼仪。无论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与工厂,也会以多样形式举行"茶话会",领导以茶对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表示谢意;群众团体时而一聚,以茶表示彼此相敬;家中父母长辈、兄弟姐妹、妻儿相聚小酌,也透露着无限的亲情;甚至许多宾馆、饭店、会所,都会在客人到来时,泡上一杯热乎乎的茶水,以表欢迎和敬意之情。


总之,茶是礼让、友谊的象征,是亲和、和谐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个性的象征,更能代表世界文明的大和平。


一山一水,一茶一世界;一纸一笔,一书一人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