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概述 了解更多有关白茶的概述的内容
-
白茶概述
依据成品茶的外观呈白色,故名白茶。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为福建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
-
安吉白茶概述
茶品名称: 安吉白茶茶品产地: 浙江安吉茶品外形: 条形工艺类别: 不发酵茶茶叶类别: 绿茶【简介】安吉白茶产地位于安吉县南部群山深处的一丛野生古白茶树,自从1982年被人们偶然发现以来,安吉县的茶叶
-
太白顶芽概述
茶品名称: 太白顶芽茶品产地: 浙江省东阳市东白山茶区茶品外形: 芽叶如梭工艺类别: 不发酵茶茶叶类别: 绿茶【简介】太白顶芽主产于浙江东阳东白山最高峰--太白尖,因此得名,为浙中名茶。太白顶芽产于浙
-
惠明茶概述
茶品名称: 惠明茶茶品产地: 景宁茶品外形: 条形工艺类别: 不发酵茶茶叶类别: 绿茶【简介】【产地】景宁赤木山惠明寺【类别】绿茶【相关诗词】滋云蓄雾玉泉液,嫩芽初出含清真。寒食清明都过了,采焙谷雨趁
-
各类茶叶加工方法概述
绿茶加工流程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达数百种,外形千姿百态,有卷曲形、直条形、园珠形、螺形、针形、单芽形、片形、舒展形、扁平形、颗粒形、花形等。
-
梅占概述
茶品名称: 梅占茶品产地: 福建安溪芦田镇茶品外形: 卷曲形工艺类别: 半发酵茶茶叶类别: 乌龙茶【简介】梅占持嫩性较差,所以制作乌龙茶时应嫩采、重晒、轻摇,以使发酵充分,青辛味散发转为清香。它的品质
-
遵义毛峰概述
茶品名称: 遵义毛峰茶品产地: 贵州茶品外形: 紧细工艺类别: 不发酵茶茶叶类别: 绿茶【简介】遵义毛峰是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70年代初期创制的名茶,为贵州省名茶的后起之秀。素有"小江南"之称的湄潭县
-
前峰雪莲概述
茶品名称: 前峰雪莲茶品产地: 江苏溧阳社诸茶厂茶品外形: 卷曲工艺类别: 不发酵茶茶叶类别: 绿茶【简介】前峰雪莲,产于天目山余脉伍员山下前峰山麓,倨栽,伍员山因吴子胥落难与此而得名,这里土质肥沃,
-
磐安云峰概述
茶品名称: 磐安云峰茶品产地: 浙江省磐安县大盘山茶品外形: 紧直苗秀工艺类别: 不发酵茶茶叶类别: 绿茶【简介】浙江名茶中的一枝新秀,70年代开始创制,80年代以来连年在省、市名茶评比会上夺魁。19
-
松阳银猴概述
茶品名称: 松阳银猴茶品产地: 浙江丽水茶品外形:工艺类别:茶叶类别: 绿茶【简介】80年代新创名茶。产于松阳县古市区半古月"谢猴山"。是由卢良根等人新创制的名茶。产地境内卯山、万寿山、马鞍山、箬寮观
-
定军茗眉概述
茶品名称: 定军茗眉茶品产地: 陕南勉县茶品外形: 条形工艺类别: 不发酵茶茶叶类别: 绿茶【简介】定军茗眉采摘自海拔1000±200m有机茶园清明前后初露草芽、独芽或一芽一叶,经先进技术结合传统工艺
-
茶道与茶艺美学
一、茶道的基本精神:和、静、怡、真。二、茶艺概述:茶艺展演为茶道精神的延伸,将茶道的思想,表现形式在茶席中。三、茶叶分类:白茶、绿茶、乌龙茶、红茶、黄茶、黑茶、普洱茶。四、茶叶储藏基础知识:实用的储存
-
2017中国十大茶叶品牌花落哪家?动动手指,赢取大奖!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而要评中国的"十大名茶",多年以来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版本。在很长时间里,从国家和省部层面再未做过中国名茶的推选。而今,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农业部
-
茶道
茶道(拼音:chá dào 英语:tea ceremony)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
-
云南不同茶类的品质鉴评
一、普洱茶的鉴评(一)普洱茶的概述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经再加工而成: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普洱生茶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普洱熟茶。普洱熟茶
-
勐海茶叶资源概述
古茶林 贺开古茶树 老板章古茶树 深山村寨 深山古茶勐海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生态系统良好,具有得天独厚发展茶叶生产的自然优势,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
-
茶文化专家寇丹
满族,1934年出生于北京,1945年随父母来湖求学,就读于三一小学、湖州中学,1951年入伍荣立三等功。1958年转业到湖州,先后在文化系统、工业系统、市机关等单位工作 。1994年退休。出版《壶里
-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谋求中国乌龙茶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顾问丁俊之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摘要乌龙茶源于福建,相继向广东、台湾传播发展,约有400年历史。在世界50多个产茶国中,中国是迄今堪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乌龙
-
茶具介绍
【概述】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诸如唐诗
-
喝茶、品茶、咏茶知识大全
近来喝观音较多,初初开始分辨滋味。茶之味与神万万不敢说个知字,"功夫"还算练了千把遍,大概算入门吧。本来这水平论茶,功夫深的人会认为我浅薄,不常接触的人又会觉得我的"功夫"麻烦做作,真真是半瓶水晃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