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普洱茶三年_了解更多有关易武普洱茶三年的内容_大树茶庄
-
紫禁天香三期发售在即 三年陈化味觉密码终揭晓
紫禁天香三期发售在即 三年陈化味觉密码终揭晓三年前,福元昌在临近创号百年之际,创立「紫禁天香」系列普洱茶产品,令圈内众多资深玩家津津乐道;历经三年风味传承,陈化普洱的独特口感优势尽显其稀缺,时间洗涤的
-
易武:普洱茶重镇,贡茶之乡
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唐代唐懿宗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曾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的唐吏樊绰,他在其《蛮书》(约成书于咸通四年即公元863年)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
-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源头之一
其实远在唐代,易武就曾是南诏政权的"利润城",在茶马互市以及与吐蕃关系的维系上,都发挥了很多作用。明代以来,商贾、民众出资出力修路架桥,开辟茶马古道;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辟易武至思茅的主要通
-
易武茶为什么这么火?
众所周知,易武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那是因为清道光十三年(1839年),易武古镇进士车顺来将自家"车顺号茶庄"制作的茶呈献给道光帝,其口感使得龙颜大悦,遂书"瑞贡天朝"四字,并命官员监制牌匾
-
董玥说茶:普洱茶名山之易武曼撒寨
普洱茶名山之易武曼撒寨中国茶网讯:上一期讲了《董玥说茶:普洱茶名山之易武倮德寨、大寨》,这期继续为大家讲易武七村八寨之曼撒寨。曼撒是普洱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从丁家寨的弯弓茶园向西走一个多小时翻过一座
-
易武与茶叶的历史
谈及普洱茶在易武时代的兴盛,又因为战争爆发的原因,易武茶业走向衰落。涉及易武茶马古道形成的原因,以及现在易武茶马古道的文化符号;一如古茶园、古茶座、古民居、公家大园;等无一不彰显出易武悠久的历史。易武
-
限量预售|宫明“国士2”在,且厚,不可当也
2018年春,源自易武麻黑茶王地的宫明"国士"普洱春茶首发,受到茶界大师、资深茶友们的高度追捧。时光飞逝,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宫明"国士"的升级和创新产品--"国士2",即将与众多期待它的茶友见面。何谓
-
普洱六大古茶山之易武茶山
普洱六大古茶山一般指: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和易武。六大茶山孕育了云南普洱茶。六大茶山是西双版纳的骄傲,是云南的骄傲,是普洱茶的骄傲。易武茶山位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
-
2010年易武茶,专家品鉴下的王者风范
说起易武,要从"古六大茶山"之首,"贡茶之乡"说到"老字号",也难道尽其奥妙和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易武茶,因其独特的陈化之韵,让人惊喜不断,深深地吸引着爱茶人,具有极高的玩赏、品饮和收藏价值。这是一般茶
-
一块普洱茶饼,一个蜿蜒曲折的故事
一块茶饼,厚韵千年。我们从来都不能清楚地知道,一块普洱茶饼是如何从树上滑落到人间,然后变成茶饼,最后滑入品茶之人口中的。物质化时代,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成品包装,冷冰冰的产品,就算再有文化包装和品质内涵,
-
勐腊易武贡茶的故事
网10月27日讯 勐腊易武历史上因茶而兴,清雍正二年(1724年),大量茶人涌入易武,"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之众(俗称:奔茶山),形成了山山有茶寨,寨寨有茶山,茶林连茶林的格局。但因当时,茶山事端不断,
-
吴锡端先生当选易武茶叶协会会长
中国茶网资讯:2015年3月10日,勐腊县易武乡茶叶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云南易武召开。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协会领导班子和成员,西双版纳祥源易武茶业有限公司(后简称"祥源易武")当选易武乡茶叶
-
2014易武贡茶传习行
易武是普洱贡茶之乡。易武因茶而兴,清雍正二年(1724年),茶商和工匠涌入易武达"数十万"之众,形成了"山山有茶园,处处有人家"的格局。《普洱府志》记载:清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被宫廷正式列入
-
昆明6年干仓易武茶陈放报告
报告摘要:本文以易武古镇茶厂生产于2008年--6个年度的茶品,在昆明干仓储藏的陈化效果作为基础数据,结合易武茶分别陈放在易武镇、广州、北京的情况,来探讨昆明干仓存放易武茶的特性与价值。这是关于易武茶
-
云南普洱茶六大茶区茶质对比
云南地形气候环境特殊,高纬度、高海拔,低纬度、低海拔的一致性,加上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其主要表现特点为:①区域性差异分明,垂直变化十分明显。②年温差小、日温差大。③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降雨量北少
-
勐腊县易武乡茶叶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吴锡端出任易武乡茶叶协会第三届会长)网3月12日讯 3月10日,勐腊县易武乡茶叶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云南易武召开。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协会领导班子和成员,西双版纳祥源易武茶业有限公司(后简
-
云南六大茶山茶质对比
云南地形气候环境特殊,高纬度、高海拔,低纬度、低海拔的一致性,加上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其主要表现特点为:①区域性差异分明,垂直变化十分明显。②年温差小、曰温差大。③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降雨量北少
-
普洱茶马商道
清雍正十三年(1735)思茅设驿,专开从到易武的茶马道,此道从思茅向南行,经黄草霸-卡房-高酒房-勐班-补连-补岗-椅邦-曼拱-曼乃-镇越易武,行程七天,全长535华里,是思茅通往勐腊、易武、倚邦、曼
-
历史上的普洱茶贸易(二)
四、近代1. 辛亥革命以后汉族商人在西双版纳一带,特别是在勐海从事制茶的商号如雨后春笋,相继开业,傣族商人也建立起自己的茶庄。民国二年(1923年),普洱府撤销。民国三年(1924年),将迤南道(驻普
-
易武:贡茶第一站
易武,是普洱茶无法逾越的一个地方,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百年前,易武是古六大茶山的集散地,是贡茶产地,是至今犹存的百年老茶的诞生地。百年之后,当普洱茶全面复兴以后,易武从一个凋敝的边陲小镇,再次变成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