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茶庄

唐宋时代的饼茶与茶具的区别_了解更多有关唐宋时代的饼茶与茶具的区别的内容_大树茶庄

  • 印级茶的另一个标杆

    印级茶的另一个标杆

    云南种茶历史悠久,史载"商周时期濮人种茶,以作贡品,两汉时期茶产益州、川谷、山陵道旁,三国时期南中茶子,唐宋时期茶出银生城,明代名茶问市,清代普洱茶名重天下"。普洱茶从产生到风靡,可谓经历了很长时间的

  • 几种普洱茶年份识别方法

    几种普洱茶年份识别方法

    一、可以从外包装、大票、小票、内飞等去辨识普洱茶年份。外包装纸,大票、内票、内飞、包装形态等都极具时代特征,外包装纸、大票、内票、内飞等都是纸类物质,其纸张质量、厚薄、印刷油墨、字体粗细、大小、繁简字

  • 老树茶的分离与分辨

    老树茶的分离与分辨

    在某些书籍和材料中提到:纯料古树茶是1995年后开始大量出现的。但是,据笔者亲历所知,事实并非如此。此事还须从普饵茶复苏的源头说起。1994年8月和1995年春季,台弯茶人吕礼臻、陈怀远、林仲义、白宜

  • 普洱老树茶的分离与分辨

    普洱老树茶的分离与分辨

    在某些书籍和材料中提到:纯料古树茶是1995年后开始大量出现的。但是,据笔者亲历所知,事实并非如此。此事还须从普洱茶复苏的源头说起。1994年8月和1995年春季,台弯茶人吕礼臻、陈怀远、林仲义、白宜

  • 魏晋三峡茶话

    魏晋三峡茶话

    在我国,当饮茶活动从原产地云南向东传播,饮茶风尚初盛南方并逐渐传至中原的时候,茶在三峡地区已成为人们的一个基本生产项目,且为日常生活所必需。这一时期正是魏晋时代。自东汉后出现魏、蜀、吴三国鼎立,公元2

  • 茶具发展

    茶具发展

    饮茶进入艺术品饮的唐宋时代,人们不仅开始讲究茶叶本身的形式美和色、香、味、形四佳,也开始讲究起茶具之完备、精巧,乃至茶具本身的艺术美,以增加人们的感官享受,达到心地的进一步调适和谐。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

  • 茶道茶具

    茶道茶具

    饮茶进入艺术品饮的唐宋时代,人们不仅开始讲究茶叶本身的形式美和色、香、味、形四佳,也开始讲究起茶具之完备、精巧,乃至茶具本身的艺术美,以增加人们的感官享受,达到心地的进一步调适和谐。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

  • 云南七子饼茶与357克的来历

    云南七子饼茶与357克的来历

    要说到云南七子饼与357克之来历,详细的资料却是不多。茶友提了些问题,特别是新茶友更是不清楚为什么叫七子饼茶,为什么是357克。就我了解的做些解读,茶友如果有更细的史料证据请多多指正。七子饼茶之来历:

  • 宋代时期的宫廷茶文化

    宋代时期的宫廷茶文化

    封建社会里,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一切最好最美的东西皆献帝王享用。茶是清俭的东西,当民间开始饮用时,宫廷虽偶而为之,但还没有十分重视。唐代已有贡茶,故卢仝诗云:"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陆羽也谈

  • 解读昆明铁饼生产工艺

    解读昆明铁饼生产工艺

    在普洱茶"印级茶"时代和"七子饼茶"时代交集之时,出现了一种具有强烈时代烙印的普洱茶饼形--铁饼。而在铁饼的历史中,上世纪60年代初期昆明茶厂出品的"昆明简体字七子铁饼",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作为结

  • 普洱茶的饼茶该怎样敲碎?

    普洱茶的饼茶该怎样敲碎?

    普洱茶的饼茶该怎样敲碎?买了一块饼茶,但是回家发现怎样都弄不碎,最后好不容易砸碎了,茶叶也全成细末子了,怎么喝呀?这里帮你找到一种轻松敲碎普洱茶的饼茶解决办法.一般正宗的普洱茶都是按层次紧压的,你只要

  • 论普洱饼茶的起源之谜

    论普洱饼茶的起源之谜

    普洱生茶饼 普洱熟茶饼普洱饼茶的起源迄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我这里所说的普洱饼茶,其旨却并非是就饼茶说饼茶,而是以饼茶作为一种类型标志,就此用来论说普洱型各种紧压茶,包括普洱沱茶,普洱方茶,七子饼茶,团

  • 茶禅贯通 日本茶道的发展

    茶禅贯通 日本茶道的发展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

  • 日本茶道历史

    日本茶道历史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茶文化是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内容之一,特别是茶文化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 日本茶道概述

    日本茶道概述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茶文化是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内容之一,特别是茶文化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 《茶经》的茶艺观研究

    《茶经》的茶艺观研究

    茶艺观,表现是全方位的,在讲究饮茶科学性、实用性的同时,更注重于饮茶的艺术性。并将茶之艺贯穿于茶的整个过程,包括整个饮茶过程的美学意境。因此,从茶艺的发展可以看出,首次把饮茶当作一种艺术过程来看待,而

  • 茶叶冲泡时茶与水的比例

    茶叶冲泡时茶与水的比例

    茶叶冲泡时,茶与水的比例称为茶水比例。茶水比不同,茶汤香气的高 低和滋味浓淡各异。据研究,茶水比为1∶7、1∶18、1∶35和1∶70时,水浸出物分别为干 茶的23%、28%、31%和34%,说明在水

  • 唐宋时代如何饮茶

    唐宋时代如何饮茶

    唐代人们如何饮茶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

  • 北宋开封的茶与茶坊

    北宋开封的茶与茶坊

    中国茶网资讯:今天,代表着时尚的"咖啡运动"正在渗透着茶中国的角角落落,咖啡馆在每个城市的扩张速度都与它日日暴涨的营业额成正比。可一千多年前,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就在那座曾经辉煌的大宋皇城开封,中国的茶

  • 茶艺"三法"

    茶艺

    制茶法、烹茶法、佐茶法是茶艺"三法",也是文化艺能,茶道寓于其中。制茶之法草创于唐代,千百年来,其工艺由蒸青发展到炒青;制茶法又左右了烹茶法的流变,由煮饮到煎饮到清饮;佐茶法通融古今,各法并存,或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