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评测列表
-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Rationalapplicationstandardofpesticide]即"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
发病中心
发病中心[Distributivefocusofdiseases]见"发生中心"。
-
挑治
挑治[Spottingapplication]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用药,对病虫发生中心局部施药的用药技术。在病虫防治实践中,病虫的发生在每代的初期或一年的早期时往往呈现点状非均匀态发生,如中心虫株和
-
农药残臭
农药残臭[Pesticidetaint]喷施农药后农作物中遗留的异味。茶叶中的农药残臭影响茶叶的品质,在选用农药时必须予以重视,在制定安全间隔期时也应予以考虑。农药残臭可以是农药本身造成,也有可能由其
-
农药沉积量
农药沉积量[Pesticidedepositerate]农药在单位靶标面积上沉积的有效成分量。即喷药后在目标生物体上或其分布部位沉积的有效药量。以微克/厘米2表示。农药沉积量的高低与药剂防治效果直接有
-
发生中心
发生中心[Distributivefocus]包括发病中心和发虫中心。病、虫在茶园分布的一种形式。病虫发生初期,在田间常发生有集中分布在个别植株或枝条上的现象,称为中心虫株或中心病株。病害的发生常由点
-
安全间隔期
安全间隔期[Safetyinterval]从农药喷施茶树到茶叶采摘所必须保持的间隔天数。据不同农药品种在茶树上的最高残留限量(MRL)和该农药在茶树上的降解速率而制订,按照安全间隔期操作,可以保证所采
-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Safeapplicationstandardofpesticide]即"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
生物控制
生物控制[Biologicalcontrol]即"生物防治"。
-
茶园蜘蛛
茶园蜘蛛[Spidersinteagarden]蛛形纲,蜘蛛目。分布于中国各茶区。捕食多种害虫,是茶树害虫天敌的重要类群之一。属不完全变态,一生经卵、幼蛛、成蛛三个发育阶段,幼蛛和成蛛外形相似,仅大小
-
害虫天敌
害虫天敌[Naturalenemiesofpests]从害虫活体摄食营养的有益生物。广义地包括害虫致病微生物、食虫昆虫和其他食虫动物;狭义地则限于后二者。害虫与天敌通过食物链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调节维
-
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Usingbeneficialanimalstocontrolpests]利用有益的食虫动物防治害虫的生物防治措施。以虫治虫包括各种食虫昆虫和其他食虫动物的利用。食虫昆虫分捕食性、寄生性两种
-
食虫瓢虫
食虫瓢虫[Entomophagousladybeetle]即"捕食性瓢虫"。
-
黄宽颚步甲
黄宽颚步甲[PredatoryParenabeetle]学名:ParenarufotesceaJedl.。鞘翅目,步甲科。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等地。捕食毒蛾、尺蠖蛾、刺蛾、斑蛾等多种鳞翅目害虫。成虫
-
草蛉
草蛉[Greenlacewing]幼虫名"蚜狮"。脉翅目,草蛉科。分布于中国各产茶地区。捕食蚜虫、介壳虫、螨类及多种害虫的卵和小幼虫。成虫体长8~15毫米,绿色;复眼呈半球形突出,黑色,具金属光泽i触
-
绒茧蜂
绒茧蜂[Braconidwasp]学名:Apantelesspp.。膜翅目,茧蜂科。分布于中国各产茶地区。寄生于尺蠖蛾类、卷叶蛾类、茶毛虫、茶细蛾等多种鳞翅目幼虫。成虫小形,体长2~3毫米,有2对翅,
-
异小杆线虫
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nematode]非专性寄生,但可杀死昆虫。寄主范围广、杀虫活性高,且已可大量培养,成为有较高实用性的生物农药。异小杆线虫为卵胎生,孤雌生殖,2龄幼虫为感染态
-
茶细蛾锥腹姬小蜂
茶细蛾锥腹姬小蜂[Chalcid-waspsontealeafroller]学名:Asympiesiellasp.。膜翅目,姬小蜂科。分布于中国大多数产茶地区。寄生于茶细蛾。雌成虫体长3~5毫米,头部
-
白僵菌
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半知菌亚门,链孢霉目,白僵菌属。除上述种类外尚有球孢白僵菌B.globulifera和卵孢白僵菌(B.tenella)等。菌丝具隔膜,无色透明,分生孢子梗多
-
昆虫病原病毒
昆虫病原病毒[Insectpathogenicvirus]使寄主昆虫致病的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其基本单位为病毒粒子,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芯子组成。呈杆状或球形,大小为数纳米至数百纳米,在电子显微镜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