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美容列表
-
五神汤发汗解表
【处方】荆芥、紫苏叶、生姜各10克,茶叶6克,红糖30克。【用法】先用文火煎煮荆芥、紫苏叶、茶叶、生姜15~20分钟后,加入红糖搅匀。每日2次,可随量饮服。【功效】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用治风寒感冒、畏
-
核桃葱姜茶治感冒发热
【处方】核桃仁、葱白、生姜各25克,茶叶15克。【用法】将核桃仁、葱白、生姜共捣烂,同茶叶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600毫升煎煮,去渣,顿服。服药后盖上棉被卧床,注意避风。【功效】解表散寒,发汗退热。用治
-
姜茶治感冒
【处方】生姜10片,茶叶7克。【用法】将生姜洗净,去皮,加茶叶共煎成汁,饭后饮。【功效】祛风发汗。用治感冒、咳嗽。
-
午时茶治风寒感冒
【处方】陈皮、柴胡、连翘、白芷、枳实、山楂、羌活、前胡、防风、藿香、甘草、神曲、川芎、厚朴、桔梗、麦芽、紫苏叶各15克,陈茶叶500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10克,水煎,热服。【功效】解表散寒,
-
薄荷茶治风热感冒
【处方】薄荷2克,茶叶5克。【用法】用沸水冲泡,频频饮服。【功效】辛凉解表。用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食滞腹胀。
-
脾虚腹泻——车前子茶
[适用]适于脾虚水泻者饮用。[配方]炒车前子10克,红茶3克。[用法]将上两味药放入茶杯,冲入开水,加盖闷泡15分钟,代茶饮用。每日1~2剂,可频频冲泡饮服。一般连服6~10日可愈。[功效]健脾利水,
-
便秘——生军茶
[适用]适于治疗便秘。[配方]生军4克,白糖适量。[用法]将生军放人茶杯,冲入开水,加盖闷泡15分钟,再调入白糖,代茶饮用。每日1-2剂。可频频饮用。一般连用4-6日可获痊愈。[功效]抗感染,利胆,泻
-
葱豉方治外感风寒
【处方】茶叶末10克,生石膏60克,栀子5枚,薄荷3克,荆芥5克,淡豆豉15克,葱白3根。【用法】水煎,代茶频饮,宜温饮。【功效】辛温解表。用于外感风寒、发热头痛。
-
便秘——连翘蜜茶
[适用]适于实热壅结的便秘患者饮用。[配方]连翘瓣30克,蜂蜜适量。[用法]上药放人茶杯内,冲人开水,加盖闷泡1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1剂,可频频饮用。一般连饮4-8日可[功效]清热,润肠,通便。
-
便秘——黄豆皮茶
[适用]适于大便秘结或习惯性便秘患者饮用。[配方]黄豆皮120克。[用法]将黄豆碾粹,取其皮,放入砂锅内,加水1000毫升,煎沸15~20分钟,取汁倒入茶杯,代茶饮用。每日1剂,分3次饮服。一般连服4
-
痢疾——马齿苋茶
[适用]治疗细菌性痢疾。适于腹疼、里急后重、口渴心烦的患者饮用。[配方]鲜马齿苋750克。[用法]将上药洗净,先干蒸5分钟,再捣烂取汁,盛入杯内,当茶随意饮服。每日1剂。一般连饮3-6日可愈。[功效]
-
便秘——四仁通便茶
[适用]适于阴虚、老年津枯液少的便秘患者饮用。[配方]炒杏仁、松子仁、大麻子仁、柏子仁各9克。[用法]上4味药共捣烂,放入茶杯内,冲入开水,加盖闷泡5-1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1剂,可频频冲泡饮服。一
-
痢疾——麻仁蜜茶
[适用]治疗赤白痢疾。适于体弱气虚、赤白痢下的患者饮服。[配方]火麻仁3克。[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放入茶杯,加入适量蜂蜜,冲入开水,搅匀,代茶饮用。每日1~2次。一般连服3-7日可获痊愈。[功效]润
-
呃逆——柿蒂茶
[适用]适用于胃寒呃逆者饮用。[配方]柿蒂3个,公丁香10克,生姜10克。[用法]将上3味药放入砂锅,加水700毫升,煎沸15分钟,取汁倒入茶杯,代茶饮用。每日l剂,分2次饮服。一般连用1~3日可愈。
-
胸闷呕吐——甘蔗姜汁茶
[适用]治疗胃气不和,上逆而作呕吐。适于胸中烦闷而频吐痰涎者饮用。[配方]甘蔗1段(约30~40厘米),生姜10克。[用法]先将甘蔗洗净去皮,轧汁,再将生姜轧汁滴人蔗汁中调匀。代茶饮用,每日3~6剂。
-
金银花茶治风温感冒
【处方】金银花20克,茶叶6克。【用法】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治风温感冒初起、咽喉肿痛。
-
桑菊薄竹茶辛凉解表
【处方】桑叶、菊花各5克,薄荷3克,淡竹叶30克,茶叶10克。【用法】将上药放入茶壶内,用开水冲泡1分钟即成。趁热随时饮,避风寒。【功效】清热,解表,散风。用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咽喉痛、舌红苔
-
金银花山楂茶治风热感冒
【处方】金银花30克,山楂、茶叶各10克,蜂蜜250克。【用法】将金银花、山楂、茶叶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置旺火上煎3~5分钟后,将药液注入小搪瓷盆内,渣再煎熬1次,滤出药液,将2次药液合并,调入蜂蜜
-
便秘——决明茶
[适用]适于各种便秘患者饮用。[配方]草决明30克。[用法]将草决明炒至适度,碾碎,放人茶杯内,冲入开水,加盖闷泡1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1剂,可频频冲泡饮服。一般连用4-8日可获痊愈。[功效]润肠通
-
板蓝根清热茶预防流感
【处方】板蓝根5克,绿茶1克。【用法】将上2味用沸水冲泡,常饮。【功效】清热解毒,清咽利喉。预防流行性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