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茶庄

苏东 了解更多有关苏东的内容

  • 苏东坡的《啜茶帖》

    苏东坡的《啜茶帖》

    茶帖,是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它具书、信、帖三者,好的书法,精的文言,美的帖子,这些,都与茶联系起来,使茶文化更具丰富的形式与直观感。中国是礼仪之邦,是茶的故乡,请人喝茶,从古至今都有之。请茶,是中国特

  • 苏东坡与“东坡翠竹”的故事

    苏东坡与“东坡翠竹”的故事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是品茗高手。时光千年,苏东坡与"东坡翠竹"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北宋嘉佑二年,苏东坡在从峨眉山万年寺后山坡上发现一株唐时生产贡茶的茶树。他把采回的鲜叶经过精心的煎、揉、焙、晾、晒,制成

  • 东坡提梁壶的传说

    东坡提梁壶的传说

    一天夜里,小书僮打着灯笼来请苏东坡去吃夜点心。苏东坡看着灯笼计上心来,何不照灯笼的样子做把灯笼壶呢?就这样肚皮大大的灯笼壶做出来了,但又光又滑不好拿,于是搓条泥巴,这头搭那头,就像房屋上头的梁,烧制出

  • 苏东坡与茶

    苏东坡与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苏东坡是中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而且对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较深的研究,在他的诗文中,有许多烩炙人口的咏茶佳作,流传下来。他创

  • 七分茶八分酒

    七分茶八分酒

    人们经常说,七分茶八分酒,这里有个典故。话要从王安石说起,一次他写了一首咏菊诗:西风作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未写完,客人来访,见客去了,刚好苏东坡来,看了这两句,提笔续道: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

  • “七分茶八分酒”的典故

    “七分茶八分酒”的典故

    人们经常说,七分茶八分酒,这里有个典故。话要从王安石说起,一次他写了一首咏菊诗:西风作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未写完,客人来访,见客去了,刚好苏东坡来,看了这两句,提笔续道: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

  • 坐哪里

    坐哪里

    有一天,佛印禅师登坛说法,苏东坡听说也赶来参加,但此时已经没有空位了。禅师便说:"人都坐满了,此间已无学士坐处。"苏东坡一向好禅,马上机锋相对,回答禅师说:"既然此间无坐处,我就以禅师四大五蕴之身为座

  • 苏东坡以茶喻德

    苏东坡以茶喻德

    苏轼在文学上盛名赫赫,但是,在政治上,他的态度颇有点不合时宜,因而一辈子不得志。王安石新党执政时,他跟着司马光反对新法,屡屡被贬,甚至莫名其妙卷入"乌台诗案",打进天牢,差点遭杀身之祸。司马光执政后,

  • 茶墨结缘传美谈

    茶墨结缘传美谈

    有一天,苏东坡、司马光等一批墨人骚客斗茶取乐,苏东坡的白茶取胜,免不了乐滋滋的。当时茶场尚白。司马光便有意难为他,笑着说:"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时爱此二物?"苏东坡

  • 白茶关注:苏东坡茶诗茶词

    白茶关注:苏东坡茶诗茶词

    苏东坡深研佛理,亦精通茶道,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茶诗词。东坡对饮茶一道,更深得独到之秘,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其中《试院煎茶》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

  • 古代的茶事

    古代的茶事

    东坡因鉴赏秀丽的三峡风光,船至下峡时,才记起所托之事。当时水流湍急,回溯为难,只得汲一瓮下峡水充之。茶作为一种时尚经典,在经过了上千年的岁月考验后,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整个社会的日常生活。人们对茶的接触太

  • 人生难得一知己,天边眼前便是茶

    人生难得一知己,天边眼前便是茶

    世人皆谓,人生难得一知己,既是难得,又何必强求呢?苏东坡有句诗:"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视茶为佳人,认定茶是可以帮助自己排忧解愁的心爱之物。可见,如若茫茫人海中,无法求得一知己,那么何不像苏东坡一样

  • 苏东坡与茶僧

    苏东坡与茶僧

    苏轼不仅才情过人,还是一个性情中人,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这性格的豪放、洒脱固然是因为诗人本性的不羁,但也跟他平生爱茶近禅有关。苏东坡对茶的热爱、了解,从他的诗中就可以看出,其中有一首这样写道:"示病

  • 双井绿的由来

    双井绿的由来

    "山谷家乡双井茶,一啜犹须三日夸。暖水春晖润畦雨,新条旧河竟抽芽。"这是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山谷(字庭坚)对家乡(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所产"双井茶"赞美的诗句。黄庭坚还常以精制的"双井茶"分赠京师族人及

  • 谦师得茶三昧

    谦师得茶三昧

    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上任,这年的十二月二十七日,他正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听到这个消息,便赶到北山,为苏东坡点茶。苏轼品尝谦师的茶后,感到非同一般,专门为

  • 汤瓶煮水烹香茶

    汤瓶煮水烹香茶

    遥想当年,苏东坡因言获罪,带着老婆孩子去黄州务农,工资停发,捉襟见肘,连包茶叶都买不起。某朋友听说了他的窘况,给他寄过去一块上等茶砖。收到茶砖以后,苏东坡不舍得喝,切下来半块,让老婆和儿子打打牙祭。哪

  • 王安石验水

    王安石验水

    宋代王安石,年老后患有痰火之症,服用许多药,总是不见好转。后来,太医建议他饮用阳羡茶试一试,并叮嘱要用长江瞿塘中峡水煎烹。于是,王安石便托苏东坡返回家乡时,顺便带上一瓮来。不久,苏东坡亲自把水送到王安

  • 如酒伤身,茶亦养生

    如酒伤身,茶亦养生

    茶,它是无声的,但是于无声之中胜似有声,于静默之中给人以强大的力量。苏东坡有句诗说:"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视茶为佳人,认定茶是可以帮助自己排忧解愁的心爱之物。它不吵不扰,就那么静寂无声的呆在它的位

  • 花茶茶艺解说词

    花茶茶艺解说词

    第一道:烫杯我们称之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苏东坡的一句名诗,苏东坡不仅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文豪,而且是一个至情至性的茶人。借助苏东坡的这句诗描述烫杯,请各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看一看

  • 人生风骨若茶

    人生风骨若茶

    读到大文豪苏东坡的《定风波》,我就不由想起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文章--《相期以茶》,两位不同时代文人笔下的意境大致相通。苏东坡说,"莫听穿林打叶声"。雨滴打在竹叶上发出响声,你不要感到扫兴。如果你把它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