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真理 了解更多有关绝对真理的内容
-
唐人对"茶道"的理解
喝茶喝到现代,喝出"茶文化热"了。人们发现因对"茶道"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人人殊,难免"歧路亡羊"。今人对茶道理解的分歧,追根溯源,源于唐人对"茶道"见解的不同。"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皎然和
-
唐人对“茶道”的理解
喝茶喝到现代,喝出"茶文化热"了。人们发现因对"茶道"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人人殊,难免"歧路亡羊"。今人对茶99道理解的分歧,追根溯源,源于唐人对"茶道"见解的不同。"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皎
-
日本茶道特征辩
日本茶道大概是喝饮料最复杂的方式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很难想象喝茶要有那么正式的仪式,要有那样多的礼法。要进行一次日本茶会,一座合乎规矩的花园别墅是不可少的,参加茶会,你能吃到三碗米饭、一碗锅巴泡饭、
-
【舒松 | 茶道解密】真正的茶道存在于中国而非日本
长久而尴尬的问题:何为中国茶道百年以来,在中国茶文化界,最大的误解与误读之一,就是关于茶道,尤其是日本茶道。本文试图以尽可能简洁的论述来澄清这一百年迷雾。和敬清寂,这是日本的茶道精神。我们一接触茶道,
-
普洱茶鉴别:纯辨其色
茶品未冲泡前,先闻闻看是不是乾净清味(没有异味或臭曝味),然後就是泡泡看,当普洱茶品在正常环境下存放,就算放个30年或50年,甚至放到100年,茶的颜色(茶汤)绝对不会变黑或产生怪异味道。当下很多的业
-
茶道是一种内涵,不是装腔作势
茶道是一种源自心灵的艺术,是一种个人品性的自我完善,但它绝对不是装腔作势,更不是故作深沉的矫情。茶道是一种谦恭柔厚的待客之道,是亲切地与志趣相投的朋友共饮一杯香茗的那份惬意。它是一种心境,一种情怀,一
-
购买普洱之“四大要诀”及“六不政策”
四大要诀--"清、纯、正、气"清:清闻其味。普洱茶在陈化发酵后,一定会有陈年老味,但不应该有霉味产生,有霉味代表陈放空间受潮或过于潮湿,不通风所致。所谓陈而不霉,陈年的老味会在泡茶时随热气散去,而霉味
-
辩讹证伪:那些年,茶商忽悠过你的话
"茶没有好坏的,适合就好""喝习惯就好了。"原本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话,却很容易被茶商利用来忽悠。这句话实际上是有上下文的,这里所谓的"茶"是指"各种茶",而所谓的"适"包括了口感、身体和价格的适应性等。
-
普洱茶人注意了:买茶时常见的十大陷阱
茶叶品种参差不齐,茶叶品质良莠不齐。现在喝茶的朋友越来越多,但在买茶的过程中总容易被忽悠而不自知,仔细看看下面卖家常说的话,你会发现被忽悠的很彻底。第一种情况,你在买茶时,卖家总会说:"茶没有好坏的,
-
国之大势:读卢麒元先生《破局》有感
卢麒元先生《破局》一文,可谓句句锥心,字字泣血,读后深有所感,近几年来国内与国际形势都称不是太好,有言崩溃论者,有言中兴论;有呼吁继续改革的,有主张回归旧路的,左派与右派互殴撕咬,权贵与百姓对立背驰…
-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礼仪
在中国,茶被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茶道是核心。
-
喝茶从茶膏开始
最近老有人问我关于普洱茶膏的事情,就连见识很广的一些传媒朋友,也会柔柔地问句:"茶膏是什么,到底好在哪里啊?"上周,我刚从茶叶市场出来,出租车司机看我拎着茶膏,也来了兴趣,说自己喝了好多年茶,就是没有
-
茶与哲学
见形于礼,见礼于艺,见艺于道……所谓"禅茶一味",并非俗语。不知禅者不知茶,这是从禅嗜茶的一种说道。"禅"我们的联想佛教之一派,门外人不可妄言。但茶道的内部联系,确实与禅有关。日本对"禅"的解释:有枯
-
日本茶道对禅的活用(二)
如上所述,真正意义上的茶道的形成,是以珠光为开山、绍鸥为先导、千利休为集大成者而完成的。这在茶道史上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在那以前的饮茶文化带有赌博的性质,会场上设有山珍海味,人们大吃大喝,酩酊大醉,会场
-
汪洋副总理品饮普洱茶,粉碎方舟子的谣言
9月20日下午,云南省农业厅王敏正厅长,邀请汪洋副总理喝了一杯普洱茶,总理放心的一饮而尽!茶为国饮,普洱茶的健康属性是不容置疑的科学与历史事实。谣言是无法击垮一个行业的,除非这个行业本身病入膏肓,无可
-
熟茶的发酵程度
熟茶的发酵一共分为1~10成,10成为全发酵。鉴别发酵工艺的发酵程度主要看叶底,在叶底中活性度的强与弱直接影响了茶品后期的收藏,也直接影响了茶的后期转化与生命长短。一、重度发酵:发酵程度:7~8成叶底
-
我的澜沧古茶007
闲来无事,便想起去泡泡茶。不知怎的,心里老惦记着上次冲泡的澜沧古茶007。上次泡的烟味很重,竟连平时对烟味不太感冒的我也闻出来了,一直自认泡茶技术还上得了台面,却没想失了水准,心有不甘。总听人说,看茶
-
信阳茶农痴迷“斗茶”5年 花费精力财力斗志不减
赵凡国现场演示"斗茶"。 阚力 摄中新网郑州6月17日电(记者门杰丹)近日,河南信阳45岁茶农赵凡国因在郑州大规模摆擂"斗茶"而迅速引发社会关注。6月17日,记者采访获悉,为被误解的信阳毛尖"正名",
-
茶局浅析:迎战2013,茶企先直面“7问”
中国茶网资讯:2013即将到来,中国叶行业将迎来新的一年,饱受"荣耀与煎熬"的茶企也将随之进入升级和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提市场高竞争力,迎战2013年,茶企需要直面7个问题,重新温7个"反复提起"的问题
-
国家非遗承人解读藏茶制作工艺
藏茶(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甘玉祥。中国茶网资讯:雅安素有"中国藏茶之乡"的称号,近年来藏茶产业的发展也让更多的人对藏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对藏茶的认识,众说纷纭,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