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茶庄

茶评测列表

  • 茶业地理之女观山

    茶业地理之女观山

    女观山[Niiguan Mountain] 山名。位于今湖北宜都,长江南岸。陆羽《茶经》引《夷陵图经》:"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茶茗出焉。"其地产茶在唐以前即有名。(本文来源:中国茶叶大辞典)

  • 茶业地理之庐山

    茶业地理之庐山

    庐山[Lushan Mountain] 山名。亦称"匡山"、"匡庐",位于江西九江市南。传说东汉时,僧侣攀危崖,冒飞泉,竞采野茶。唐代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诗有"长松树下小溪头,斑

  • 茶业地理之福州

    茶业地理之福州

    福州[Fuzhou] 旧州名。陆羽《茶经 八之出》注:"福州生闽县方山之阴。"唐时辖境相当于今福建龙溪口以东的闽江流域和洞官山以东地区。唐代就产贡茶,明弘治《八闽通志 土贡》:"福州府:唐,茶。"又其

  • 茶业地理之和平(1)

    茶业地理之和平(1)

    和平(1)[Heping] 镇名。在福建邵武西南金溪东源上游。以产"关心茶"出名。(本文来源:中国茶叶大辞典)

  • 茶业地理之昆嵛山

    茶业地理之昆嵛山

    昆嵛山[Kunyu Mountain] 山名。原名姑余山,因麻姑曾在此修道成仙,故名。位于山东东部。清光绪《文登县志 土产》:"昆嵛山产茶,土人不谙制法,西商购去装至江南制造。元初设茶场提举。"此地至

  • 茶业地理之西塔寺

    茶业地理之西塔寺

    西塔寺[Xita Temple] 寺名。陆羽寓居故地,在今湖北天门西湖湖心覆釜洲上。建于东汉,初名龙盖寺。收养陆羽的智积禅师圆寂后,入其塔中并更名为西塔寺。1935年堕毁,仅存陆子井,现修复。《全唐诗

  • 茶业地理之茶山(2)

    茶业地理之茶山(2)

    茶山(2) [Chashan Mountain] 地名。在江西上饶城北。陆羽曾寓居于此并植茶其上,山有陆羽泉。(本文来源:中国茶叶大辞典)

  • 茶业地理之吉州

    茶业地理之吉州

    吉州[Jizhou] 旧州名。辖境相当于今江西新干、泰和间的赣江流域及安福、永新等地。陆羽《茶经 八之出》:"江西生鄂州、袁州、吉州。"唐、宋、明各代均有茶入贡。唐《元和郡县志》:"吉州贡茶。"清康熙

  • 茶业地理之玉泉山

    茶业地理之玉泉山

    玉泉山[Yuquan Mountain] 亦称"堆蓝山"、"覆船山"。山名。在今湖北当阳城西。山上有玉泉寺。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序:"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

  • 茶业地理之建州

    茶业地理之建州

    建州[Jianzhou] 旧州名。唐置,宋为建州建安郡,升建宁府。唐时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以上除沙溪中上游以外的闽江流域地区。古今著名的武夷茶、北苑茶产地。唐代徐夤《谢尚书惠蜡面茶》诗有"武夷春暖月初圆

  • 茶业地理之方山

    茶业地理之方山

    方山[Fangshan Mountan] 山名。位于福州南,以山形端方如几得名。陆羽《茶经 八之出》注:"福州生闽县方山之阴。"唐代李肇《国史补》:"福州有方山之露芽。"宋淳熙《三山志》引《毯场山亭记

  • 茶业地理之松萝山

    茶业地理之松萝山

    松萝山[Songluo Mountain] 山名。位于安徽休宁城北,与琅源山、天宝山、金佛山相望。明代罗廪《茶解》:"松萝,茶出休宁松萝山,僧大方所创造。"清乾隆《歙县志》:"茶概日松萝。松萝,休山也

  • 茶业地理之赵封山

    茶业地理之赵封山

    赵封山[Zhaofeng Mountain] 山名。位于河南巩义东南部。明嘉靖《巩县志 山川》:"赵封山,在县南四十里,宋朝种茶株于此,封其山,禁樵采,故云。"(本文来源:中国茶叶大辞典)

  • 茶业地理之八都(1)

    茶业地理之八都(1)

    八都(1) [Badu] 镇名。位于福建宁德北部。盛产茶叶和茉莉茶,为著名茶乡。(本文来源:中国茶叶大辞典)

  • 茶业地理之老竹岭

    茶业地理之老竹岭

    老竹岭[Laozhu Mount] 山名。位于安徽歙县东北部,浙皖交界的昱岭关附近。相传明僧大方始创名茶"大方"于此,故名老竹大方。民国《歙县志》:"《旧志》载:明隆庆间,僧大方住休宁之松萝山,制茶精

  • 茶业地理之连塘山

    茶业地理之连塘山

    连塘山[Liantang Mountain] 亦称"莲塘山"。山名。位于河南光山境内。清乾隆《光州志》:"有茶,出莲塘山,但味劣于六产,故不能行远。"清乾隆《光山县志》:"连康山,又名连塘山,在县南一

  • 茶业地理之歙州

    茶业地理之歙州

    歙州[Shezhou] 旧州名。唐时辖地相当今安徽新安江流域及祁门和江西婺源等地。陆羽《茶经 八之出》注:"歙州生婺源山谷,与衡州同。"歙州,隋置,宋改为徽州。所属各县,均产茶。明弘治《徽州府志》:"

  • 茶业地理之闵山

    茶业地理之闵山

    闵山[Minshan Mountain] 山名。在今安徽潜山西部。清顺治《潜山县志 山川》:"闵山,县西八十里,有果老岭,其山多茶,其茶佳。"为历史上优质茶产地。(本文来源:中国茶叶大辞典)

  • 茶业地理之猴坑

    茶业地理之猴坑

    猴坑[Houkeng] 地名。位于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原属太平县)太平湖畔。太平产茶始于明代。猴坑系中国十大名茶太平猴魁产地,尤以产于狮形头、凤凰尖、五石坦三处者最著名。(本文来源:中国茶叶大辞典)

  • 茶业地理之天柱山(2)

    茶业地理之天柱山(2)

    天柱山(2)[Tianzhu Mountain] 山名。在安徽潜山城西北部,亦名潜山。唐代薛能《谢刘相公寄天柱茶》:"丽串春团敌夜光,名题天柱印维扬。"陆羽《茶经 八之出》注:"舒州生太湖县潜山者,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