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评测列表
-
茶叶流通之茶封(2)
茶封(2) [Seal tea] 清时边茶行使的计数单位。清代杨应琚《酌筹甘省茶政疏》:"以每五斤为一封。"(本文来源:中国茶叶大辞典)
-
茶叶流通之茶箅
茶箅[Cha bi] 明代边销茶的计量单位。少数民族不习惯用汉秤计量,为便于贸易计数,明朝廷规定边茶用统一的竹箅装贮等量的茶叶,遂使箅茶具有了计量意义。但各时期箅重有变化,《明会典》:洪武(1368~
-
茶业法规之减引添课法
减引添课法[Tax increment decree] 元代江西推行的增加茶税方法之一。延祐五年(1318),敕江西茶运司,"岁课以二十五万锭为额"。摊派方法见《元史 食货志二》:"用江西茶副法忽鲁丁
-
茶叶流通之边引
边引[Borderland trade certification] 专门行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茶引。边引与腹引相对应,至清代,从边引、腹引中又将行销土司属地的茶引划出,称土引。《清文献通考 征榷考五
-
茶叶流通之配茶(1)
配茶(1) [Additional tea] 清代乾隆时对边茶每引规定的官茶和商茶正、附茶相搭配的套茶。清茶引额定茶数和实际准运数不一,且时多变化。清代杨应琚《酌筹甘省茶政疏》称,清初规定每引行茶百斤
-
茶业法规之茶引法
茶引法[Tea certificate decree] 亦称"卖引法"、"长短引法",或简称"引法"。宋代茶法之一。蔡京于崇宁四年(1105年)创立。商人于京师都茶场购买茶引(官方颁发的购茶执照),自
-
茶业政策之茶民起义
茶民起义[Tea farmer uprising] 茶商和茶农反对封建统治者而进行的武装斗争。自唐朝中期开征茶税以后,给茶民带来沉重负担。国家垄断茶利,制定严刑峻法,设关置卡,对茶叶走私严加查缉。一旦
-
茶叶流通之通番
通番[Colluding with the minority] 将茶叶私贩至少数民族地区的罪名。明代茶法规定,私贩茶叶出边塞,作"通番"论罪。《明史 食货志四 茶法》:洪武初规定,"私茶出境,与关隘不
-
茶业法规之茶禁
茶禁[Tea prohibition decree] 有关茶叶产、制、运、销的各种禁令和限制。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蜀茶旧无榷禁,熙宁间,始令官买官卖。"茶禁与行榷关系密切,不榷茶时,禁限
-
茶业法规之四说法
四说法[Four taxes decree] 宋代茶法之一。指以茶、盐、香药、缗钱四物偿付人中河北边地粮草价值的制度。庆历八年(1048)至皇祐二年(1050),与三说法并行于河北人中,此为"见钱法"
-
茶业地理之常州
常州[Changzhou] 旧州名。《茶经 八之出》注:"常州义兴县生君山悬脚岭北峰下,与荆州、义阳郡同;生圈岭善权寺石亭山,与舒州同。"常州,隋置晋陵郡,寻改毗陵郡,唐复名常州,又改为晋陵郡,故治在
-
茶业地理之宋元茶叶产地
宋元茶叶产地[Tea producing area in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宋代茶叶大盛。产茶区域主要在长江流域和淮南一带,其中以四川为多;其次是江南路、淮南路、荆湖路
-
茶业地理之山阳
山阳[Shanyang] 旧县名。即今江苏淮安。陆羽《茶经》引<淮阴图经》:"山阳县南二十里,有茶坡。"清乾隆《山阳县志》记载:茶坡"在县治南"。为江苏省早期以茶命名的地名。(本文来源:中国茶叶大辞典
-
茶叶流通之土引
土引[Minority trade certification] 茶引之一。明、清时官府售发给茶商与少数民族土司进行茶叶贸易的凭证。《清文献通考 征榷考五》:"川省行茶原额新增共边、腹、土引八万五千三
-
茶叶流通之湖票
湖票[Hu-tea trade certification biII] 湖茶茶引票据。湖茶即两湖(湖南、湖北)茶叶。明代规定以湖茶、川茶、汉茶易马。川茶和汉南产茶不多,且山程不便,故商人大多喜欢顺汉水
-
茶叶流通之金牌信符
金牌信符[Golden plate proof] 明代以茶易马的专用凭证。洪武初定,开茶马互市后,私茶严重,朱元璋于是下令严其制,酷其刑。命陕西洮州、河州、西宁三茶马司收贮官茶,每三年一次,差京官选调
-
茶业地理之栖霞山
栖霞山[Qixia Mountain]山名。位于今江苏南京东北。最早称散山,六朝时改名摄山。南齐建栖霞寺,山随寺名。唐代皇甫冉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见"艺文部"。(本文来源:中国茶叶大辞典)
-
茶叶流通之黄封
黄封[Yellow seal] ①清代官茶的别称。明清时边茶或黄茶或黑茶或其碎末,大体分为两类。黄、黑茶均以五斤为一封,少数民族喜黑茶,故商茶亦以采办黑茶为谋。官茶虽黄、黑均有,但为有别于黑茶居多的商
-
茶叶流通之短引
短引[Short certification] 茶引之一。其特点是贩茶地域近,规定时间短,茶叶的数量少、价格低。间或也有例外,如政和三年(1113),限在福建路销售的短引蜡茶,许依长引往他路销售。但必
-
茶叶流通之长引
长引[Long certification] 茶引之一。宋崇宁四年(1105),蔡京推行茶引法,发行两种茶引:长引,限一年,可行销外路;短引,限一季,只能行销本路。政和二年(1112).蔡京创立合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