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茶庄

茶评测列表

  • 枝条

    枝条

    枝条(Branch) 植株地上部具有叶和芽的茎。茎上着生叶子的部位为节。节与节之间的部分称为节间。能开花结果的枝为果枝;反之,则为营养枝。

  • 根出条

    根出条

    根出条(Root sucker) 亦称"徒长枝"、"地蕻枝"、"更新枝"、"根蘖"。茶树上一种营养生长枝。多从根颈或根部抽发。当茶树地上部枝条育芽力减退时,根颈部或根部的潜伏芽能萌发节间长、叶片大、生

  • 主茎

    主茎

    主茎(Main stem) 由胚芽发育而成的茎。茶树主茎是一个具有辐射性结构的中轴。从幼苗开始,主茎的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形成一个极显着的直立的主枝,顶芽发展,茎就随之延长,呈单轴分枝式的乔木型树冠。

  • 小桩

    小桩

    小桩(Twig) 嫩梢采去芽叶后留在茶树上的小枝。采摘面上小桩多而壮,是发芽势强的标志,小桩上1~2个腋芽或不定芽是下一轮茶芽发芽的基点,保护好小桩上的芽是采摘应注意的技术要点。采摘时切忌小桩上不留叶

  • 结节枝

    结节枝

    结节枝(Nodular branch) 即"鸡爪枝"。

  • 地蕻枝

    地蕻枝

    地蕻枝(Ground branch) 即"根出条"。

  • 鸡爪枝

    鸡爪枝

    鸡爪枝(Nodular branch) 亦称"结节枝"。成年茶树的分枝。因多次采摘,采摘面上的生产枝愈分愈密,愈分愈细,形成许多弯曲结节,形似鸡爪,这些结节妨碍树体物质的运输,削弱枝条的萌芽机能,需及

  • 小乔木型

    小乔木型

    小乔木型(Semi-treerescent form) 亦称"半乔木型"。植株高度中等,分枝部位离地面较近,主干较明显的树型。小乔木型茶树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树冠较高大,根系较发达。如政和大白茶、福鼎大

  • 乔木型

    乔木型

    乔木型(Arbor form) 植株高大,主干直立明显的树型。乔木型茶树分枝部位高,主根发达。自然生长状态下,树高通常达3~5米,野生茶树高达10米以上。如云南大叶种、海南大叶茶,以及大部分野生大茶树

  • 根蘖

    根蘖

    根蘖(Root sucker) 即"根出条"。

  • 树冠

    树冠

    树冠(Crown) 树木主干以上全部枝、叶的总体。茶树按树冠茎的分枝角度大小,分为直立形、披张形、半直立形三种。凡分枝角度小,向上伸展的称为直立形,顶端优势强,芽叶密度较稀疏,如政和大白茶。凡分枝角度

  • 更新枝

    更新枝

    更新枝(RegeneratjVe branch] 即"根出条"。

  • 冠层

    冠层

    冠层(Canopy) 树冠上层枝叶所构成的覆盖层。其厚度随树龄、品种和管理水平等的不同而不同:幼龄茶树较厚,随着树龄增加,枝叶密度加大而变薄;中小叶种的冠层较大叶种厚;肥培水平提高也能使其相对增厚。冠

  • 树高

    树高

    树高(Bush height).从树冠顶至地面的高度。是衡量树势的一个指标。手采茶园树高应控制在80~100厘米。机采茶为便于采摘、减轻劳动强度、提高鲜叶产量,树高控制在70~90厘米为宜。

  • 蓬面

    蓬面

    蓬面(Crown surface] 即"树幅"。

  • 休止芽

    休止芽

    休止芽[Resting bud) 亦称"驻芽"。在营养生长期间不再继续展叶的芽,包括顶芽和侧芽。由于外界肥水失调、炎热、树体营养失调等原因,每轮茶芽萌发后,都会出现一段芽的休止间隙期。在采摘条件下,经

  • 顶芽

    顶芽

    顶芽[Terminal bud) 位于植株主茎和枝梢顶端的芽。芽体粗壮,活动能力强,能获得最有利的营养条件。新梢生长时,顶芽最先萌发,生长亦最快,占优势地位,即所谓新梢生长顶端优势。顶芽的畦盛生长,抑

  • 冠幅

    冠幅

    冠幅(Crown range) 即"树幅"。

  • 侧芽

    侧芽

    侧芽(Lateral bud) 在分枝侧面形成的芽。或着生于叶子、叶痕腋部的芽。通常每一叶腋处只生1个,但偶有两个或几个芽同生。

  • 叶芽

    叶芽

    叶芽(Leaf bud) 亦称"营养芽"。能发育成枝和叶的芽。因其部位不同,分定芽(顶芽、侧芽)和不定芽。顶芽具有顶端生长优势,侧芽常被顶芽生长所抑制,采掉顶芽,近小桩的1~2个侧芽即萌发生长。不定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