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评测列表
-
茶芽轮次
茶芽轮次[Shoot verticil) 采摘期茶树嫩梢上的芽叶先后发生的次序。茶树上的营养芽,不论萌发期早晚,在一年中首次萌发的称第一轮茶芽(见"春梢")。从第一轮嫩梢上或采后留下的小桩上萌发的茶芽
-
分枝角度
分枝角度[Branchlng angle) 茶树枝干之间所形成的夹角。是衡量茶树分枝状态的指标。依分枝角度的大小,可把茶树树冠分为直立形、半直立形、披张形三种。分枝角度小,枝条向上伸展的树冠为直立形,
-
新梢生长
新梢生长[New shoot growth) 茶树上新梢的肇始和形成。新梢由叶芽发育而成。以越冬芽为例,其生育进程依次为:芽的分化、膨大、鳞片展、鱼叶展、真叶展(1,2,3,……)、驻芽。叶芽发育而成
-
叶片形成
叶片形成[Leaf formation] 茶树叶片从起生到成叶的过程。叶自茎上芽内的生长点起生,生长点的原套和一部分原体的细胞向外突出,形成一种片状突起物,即叶原基。叶原基的生长包括顶端生长、边缘生长
-
覆盖度
覆盖度(Coverage) 衡量茶树枝叶覆盖面积的指标。用茶树树冠面或采摘面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面积的百分值表示。也是衡量茶园生长势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壮年期以前,茶园覆盖度随着树龄增加而提高,衰老茶
-
叶面反转度
叶面反转度(Downward-rolling degree of tea leaf)茶树叶片沿主脉向背面反转的角度。叶片形成中,当叶片处于内折时,叶背受阳光照射强,叶背表皮细胞分裂、生长相对缓慢,而背
-
叶片寿命
叶片寿命(Leaf longevity] 茶树叶片从展开至自然脱落的时间。因品种、生长季节、管理水平而异。多数品种叶片寿命不到1年,生长1年以上的叶片占25%~40%,个别品种仅5%。春梢上的叶片寿命
-
叶面积系数
叶面积系数(Leaf area index) 即"叶面积指数"。
-
气孔
气孔(Stoma) 叶片下表皮两个保卫细胞间的空隙。其气孔数目、形态结构和分布因植物品种而异,大叶种茶树的气孔数较少,且孔径较大,耐旱性较强的小叶种茶树气孔数多且较小。野生茶树的气孔都较稀疏,每平方毫
-
叶形指数
叶形指数[Leaf-shape index) 叶长与叶宽的比值。2以下为圆形,2~2.5为椭圆形,2.5~3为长椭圆形,3以上为披针形。
-
液泡
液泡(Vacuole) 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外有液泡膜与细胞质分开,内含水状细胞液,茶树叶、花、果实的颜色除绿色外,大多由液泡内细胞液中的色素所产生。液泡贮藏各种营养物质,叶片的代谢产物也多积存在液泡
-
茶树生理特性
茶树生理特性(Physiofogical character of tea) 茶树生命活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生长发育等)规律。其基本内容包括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和环境生理。中
-
净同化率
净同化率(Net assimilation rate) 即"光合效率"。
-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的过程。由光反应和暗反应组成。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赖以生长的主要物质来源和全部能源。茶树通过光合作
-
光补偿点
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茶树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等量时的光照度。是茶树需光的下限,只有光照超过光补偿点,茶树才能积累有机质。
-
二氯化碳补偿点
二氯化碳补偿点(C02 compensation point)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时外界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其值的高低与光呼吸强弱、光化学反应效率
-
光合作用日变化
光合作用日变化(Daily change of photosynthesis)光合作用的日进程。光合作用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天中光、热、水、气的变化。早晨随着光照增强,气温上升,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
-
光呼吸作用
光呼吸作用[Photorespiration) 在光反应期间所发生的呼吸作用。茶树绿色组织在光下以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为底物而发生的吸收氧、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其强度一般相当于光合强度的1/4~1/3。
-
芽休止
芽休止[Bud resting) 见"休止芽"。
-
芽萌动
芽萌动[Bud breaking)、亦称"芽萌发"。茶树营养芽从休眠或休止转入生理活动状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