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评测列表
-
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Soil improvement] 以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方法,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排除土壤障碍因子的措施。不同宜茶土壤有不同的障碍因子,如网纹层、积水、板结、过酸或过碱、营养元素
-
强采
强采[Hard plucking] 用捋、抓等手法,一次采光树上所有新梢,不留或极少留新叶的手工采茶方法。一次采叶量大,虽可刺激下一轮提早萌发,但影响树势,全年产量低,品质差。
-
嫩采
嫩采[Fine plucking] 亦称"细嫩采"。细嫩新梢的采摘。多用于名优茶原料的采摘。其采摘对象为茶芽、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形似"麦颗"、"雀舌"、"莲心"、"旗枪"等。
-
粗采
粗采ECoarse pluckingD 亦称"粗老采"。待新梢基本成熟时,割采一芽四五叶或对夹三四叶的采茶方法。多用于边销茶原料的采摘。此时新梢下端已半木质化、粗老,新梢内含物中芳香物质如萜烯醇类、芳
-
割采
割采(Plucking with knifeJ 刈割式的采茶方法。用于边销茶粗老原料的采摘。当新梢已经半木质化或木质化,手采茎已无法折断时,用手捋叶片或用镰刀、铁摘子刈割采摘。割采分为采粗茶、粗细兼采
-
细嫩采
细嫩采[Fine plucking] 即"嫩采"。
-
开面采
开面采[Banjhi-pluckingD 叶片完全展开的新梢的采摘。待新梢生长形成休止芽的开面状态时的采摘。适制特种茶,主要用于乌龙茶和茯砖茶。此时叶片基本成熟,内含物质丰富,可采下新梢上端的2~4片
-
立夏三日茶生骨
"立夏三日茶生骨"[Fresh shoots will be overgrownonly three days after sprouting in summer season] 茶谚。意指立夏时节茶
-
打顶采
打顶采[Tipping and bush-maintainingJ 即"打顶养蓬"。
-
完整芽叶
完整芽叶[Complete bud and leaf] 采下的有完整芽和新叶的新梢。采摘方法适当、采摘质量高则完整芽叶多。反之,破损芽叶多,且易红变,成茶的碎末也多。强采、机采的鲜叶破碎率高,完整芽叶
-
漏采率
漏采率 [Percentage of residual shoots on pluckingsurface] 茶叶采摘系数。遗漏在树上未能适时采摘的新梢对全部应采新梢的比值。手采或机采都有部分新梢被遗
-
铗采
铗采EPlucking with shearsD 用采茶铗采摘的方法。1902年,日本为了减少采摘费用,在静冈县创制使用。50年代后在中国部分茶区亦提倡使用。剪采铗是在剪刀一边装有集叶袋,另一边有挡叶
-
清兜
清兜(Oear lower part of bushD 即"清兜亮脚"。"摘三茶,犯天骂"(Don"t pluck shoots in autumnD采摘茶谚。"三茶"即秋茶,意为秋茶不可采,若采秋茶
-
鲜叶验收
鲜叶验收[Inspection of fresh tea shootsD 鲜叶采下后,进厂前,进行质量检验评级的过程。目的是确定鲜叶价格及分类进厂加工。检验项目:①老嫩度:根据新梢生长情况和茶类制作要
-
百芽重
百芽重COne-hundred-bud weight] 采摘100个新梢的总重量。单位为克。新梢质量及粗壮、大小程度的衡量指标。随机取样100个相同展叶数的新梢或采下的混合新梢,称重,三次以上的平均值
-
“摘三茶,犯天骂”
"摘三茶,犯天骂"(Don"t pluck shoots in autumnD采摘茶谚。"三茶"即秋茶,意为秋茶不可采,若采秋茶第二年就没有产量。此类农谚还有"秋茶好喝摘不得"、"采了秋茶没饭吃"等。
-
低产茶园
低产茶园[Low-yielding tea gardenD 产量低、品质差的茶园。确定低产指标通常用两种方法,一是以单产水平为准,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把低于平均单产水平的茶园列为低产茶园;二是以经济
-
自然品质
自然品质[Natural qualityD 茶树鲜叶的天然品质特征。其优劣直接影响成茶品质。鲜叶嫩度、鲜叶品质与成茶级别呈正相关。鲜叶中的色素如叶绿素和花青素等,直接影响茶叶的色泽;鲜叶中的氨基酸、其
-
对夹叶(1)
对夹叶(1) CBanjhileafD 亦称"不正常新梢"、"异常芽叶"。顶芽生长停止的新梢靠近顶芽形似对生状态的两片叶。在茶芽生育过程中,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水、肥养分供给不良时,常会迫使叶片不能开张
-
集叶
集叶[Collection of tea shoots] 将采下的鲜叶集中,以便运输、加工。为减弱鲜叶的呼吸作用、酶促反应,减少内含物消耗与转化,集叶过程中应注意鲜叶薄摊、勤翻、通风、避免日晒,防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