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评测列表
-
茶叶流通之截角
截角[Certification cut-off] 批验茶引的方法和记号。宋代建立引制以后,历代都建立一套批验茶引的制度。《明会典》:"客商贩到茶货,经过批验所,须要依例批验,将引由截角,别无夹带,方
-
茶叶流通之茶由
茶由[Tea retail certification] ①元代发售给卖零茶者的凭证。《元史 食货志二》载,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改江南茶法,规定茶商货茶,必赍茶引。引之外又有茶由,颁卖零茶者
-
茶叶流通之商茶
商茶[Merchant tea] 商人营销的茶。唐代中期,随北方饮茶的兴起,茶叶贸易急剧发展。宋以后基本实行榷制,但时有准许自由买卖,榷茶实行官府专卖但不禁商,通过引制,主要靠商人把积聚山场、官仓、茶
-
茶叶流通之正茶
正茶[Approved share of tea] 引票额定的茶叶。正茶与附茶相对应,清代杨应琚《酌筹甘省茶政疏》:"每引行茶一百斤,交官中马。五十斤中马,五十斤听商自卖。外带附茶十四斤为运脚之费。"
-
茶叶流通之马市
马市[Horse market] 宋、明、清三代在边境开辟的与少数民族易马处所。唐朝未辟专门马市,回纥等直接驱马长安货卖,在后期,稍有拖延,便有纵马扰乱的情况。《宋史 食货志 茶下》:宋初置互市于原(
-
茶叶流通之退引
退引[Used certification] 退还和用过的废引票。各代引制一致规定,每引只能使用一次;规定茶商将茶运至指定地点报验或到销售地将茶卖毕后,茶引即由验关官吏核收或茶商上交当地指定机构截角作
-
茶叶流通之官茶(1)
官茶(1) [Official tea] 官有官营的茶。如榷茶官营、罚没和折色茶叶中属官府所有及输边官、商折分中官属部分等一类的茶叶,都是官茶。官茶是茶叶开始有贡奉、征榷以后的产物。出于开发性由官府组
-
茶叶流通之本钱
本钱[Advance payment] 宋初榷茶山场付给茶农的预购定金。宋初在东南地区实行榷茶,设六榷务十三山场负责茶叶的专买专卖。园户生产茶叶,先由山场会给本钱,采制后除以茶偿还全部本钱外,还要偿付
-
茶叶流通之茶市(2)
茶市(2)[Tea market] 茶叶贸易的市场,一般位于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的城镇。茶市的记戴,最早见于西汉王褒《僮约》:"武阳买茶。"表明至迟在公元前59年,在武阳(今四川彭山)即已出现茶叶集市。
-
茶业流通之急程茶
急程茶[Urgent tea] 唐代限期送入京师的贡茶。唐设贡焙于湖常二州相界的顾渚,其贡茶规定须于清明前飞骑送至京城长安。唐代李郢《茶山贡焙歌》:"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宋代谈钥《嘉泰吴
-
茶叶流通之引票
引票[Certification biII] 茶引的票据。宋以后直至清咸丰以前,中国税茶基本采用长、短引法,引发引票,但每票购茶数和税率并非一成不变。元至元十三年(1276)规定长、短引一律三税其一,
-
茶业法规之茶法
茶法[Tea decree in ancient China] 古代政府管理茶叶生产、运销、税收的法规。唐建中元年(780),德宗采纳户部侍郎赵赞议,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分取一,以为常平本钱。由盐铁
-
茶叶流通之茶票
茶票[Tea trade bill] 茶引票据的简称。清代后期用于代替茶引的票据,也称茶票。咸丰以后,茶叶引制渐废,为增加税收,官府向茶商发行茶票,以票代引,按票纳税。左宗棠《札试办甘省茶务章程》:"
-
茶叶流通之公据
公据[Receipt] 元时茶商买茶纳课后换取茶引的凭据。《清文献通考 征榷考 榷茶》:至元十八年(1281),定贩茶凭据批验制度。茶商兴贩茶货,纳正课后"出给公据",然后往指定山场领茶,出山后把"公
-
茶业法规之茶法十二条
茶法十二条[Tea tax decree] 唐宣宗时制定的茶法。唐自贞元九年(793)开征茶税以后,随税额的增加,茶税在唐代财政收入中也日显重要。唐文宗开成元年(836),鉴于当时茶税混乱、私茶横行的
-
茶业政策之清代榷茶
清代榷茶[Tea monopoly in Qing Dynasty] 清代茶叶专卖制度。清代茶法,前期基本沿用明制。嘉庆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原引制渐废,茶税始变为厘金、茶捐。促使清廷
-
茶业政策之清代茶马政策
清代茶马政策[Tea and horse policy in Qing Dynasty] 清代的茶政、马政。清沿用明制,但行之不久。《清会典》:"本朝茶法,陕西给番易马,初差御史巡视,后归巡抚兼理。他
-
茶业法规之通商法
通商法[Trade decree] 宋代茶法之一。嘉祐四年(1059)至崇宁元年(1102)实行于东南地区。四十余年间,东南茶除福建蜡茶仍禁榷外,其余六路并行通商,其核心内容如马端临《文献通考 征榷五
-
茶业法规之合同场法
合同场法[Contract-concluding place decree] 亦称"政和茶法"。宋代茶法之一。政和二年(1112)五月,由宰相蔡京制定颁行,共四十一条,二千余字,是完整保存至今的中国最
-
茶业政策之清代贡茶
清代贡茶[Tribute tea in Qing Dynasty] 清代各地向朝廷进贡的茶叶。清代贡茶产地进一步扩大,江南、江北著名茶叶产地,均有列贡者。《清会典》载:"岁进茶芽。顺治初,系户部职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