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评测列表
-
广东大叶青
广东大叶青[Guangdong Dayeqing] 主产广东韶关、肇庆、佛山、湛江等地的长条形黄大茶。研制于20世纪60年代。采摘云南大叶等大叶种鲜叶一芽三四叶,经轻萎凋、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制成。
-
大红袍(2)
大红袍(2)[Dahongpao] 以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的名丛大红袍鲜叶制成的乌龙茶。武夷岩茶中的珍品。因嫩梢芽叶是紫红色似红袍而得名。采摘三四叶开面新梢,经晒青、晾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
-
铁罗汉(2)
铁罗汉(2)[TieluohanD 以武夷山慧苑内鬼洞(一说在竹窠岩)的名丛铁罗汉鲜叶制成的乌龙茶。武夷岩茶中的珍品。采制工艺与大红袍类似,为武夷岩茶上品,香气馥郁幽长,"岩韵"突出,多次冲泡有余香。
-
毛猴(2)
毛猴(2)[MaohouD 即"白毛猴(2)"。
-
束茶
束茶[Su teaJ 即"八角亭龙须茶"。
-
雷峰佛手
雷峰佛手[Xuefeng FoshouD 产于福建明溪雪峰农场的乌龙茶。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制。采摘无性系"佛手"品种新萌小开面至中开面鲜叶,经晾青、晒青、做青(摇青、摊堆青)、炒青、揉捻(初揉、包
-
透天番
透天番[Toutianxiang] 即"黄金桂(2)"。
-
黄金桂(2)
黄金桂(2)[Huangjingui] 亦称"透天香"、"黄金贵"。产于福建安溪虎邱乡(一说罗岩乡)的乌龙茶。因其冲泡时香高冲天,又因该茶曾在东南亚各国大受欢迎,供不应求,卖价高似黄金,故名。19世纪
-
侍诏茶
侍诏茶[Shizhao tea) 即"凤凰水仙(2)"。
-
永春佛手
永春佛手[Yongchun Foshou]产于福建永春的乌龙茶。1930年前后研制。鲜叶原料采自无性系茶树品种"佛手"。采制方法与一般乌龙茶相似,唯复烘、复包揉在三次或三次以上。条卷结成蚝干状,砂绿乌
-
毛蟹(2)
毛蟹(2)[MaoxieJ 以产于福建各产茶区的"毛蟹"品种鲜叶制成的乌龙茶。原产福建安溪福美乡。20世纪20年代研制。因采摘"毛蟹"品种鲜叶制作而得名。制作工艺类似"铁观音"。分为特级、一至四级。弯
-
岭头单丛(2)
岭头单丛(2)[Lingtou Dancong] 产于广东饶平的条形乌龙茶。1961年研制。采摘岭头单丛鲜叶,经晒青、做青、杀青、揉捻、初焙、包揉、二焙、足干制成。分特级、一至三级。外形稍弯,黄褐似鳝
-
本山(2)
本山(2)[Benshan] 以产于闽南的无性系良种"本山"嫩叶制成的乌龙茶。已有百余年历史。采制工艺类似"铁观音"。品质略似"铁观音",唯缺"铁观音"的特殊韵味,枝梗细是其显着特征。为高级色种茶原料
-
兴宁奇兰
兴宁奇兰[Xingning Qilan]产于广东兴宁茶林场的条形乌龙茶。1986年研制。采摘大叶奇兰良种的鲜叶,经晒青、晾青、做青、炒青、揉捻、干燥制成。分一至三级。具浓郁兰花香,滋味甘醇爽滑。主销广
-
台湾包种
台湾包种[Taiwan Baozhong] 亦称"清香乌龙茶"。主产于台湾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嘉义、南投、花莲、台东、屏东等市、县的轻度至中度发酵茶。发源于福建安溪,1881年福建茶商到台湾
-
大叶奇兰
大叶奇兰[Daye Qilan]主产广东饶平坪溪乡岭头、大团和饶洋镇的西岩山的条形乌龙茶。大埔、兴宁、潮安、惠来、普宁等地也有生产。饶平县宋代已种茶,19世纪研制。采摘"大叶奇兰"良种的一芽二三叶,经
-
清香乌龙茶
清香乌龙茶[Fragrance Oolong tea] 即"台湾包种"。
-
冻顶茶
冻顶茶[Dongding tea] 亦称"冻顶乌龙"。主产于台湾省南投县鹿谷乡的半球形包种茶。发酵程度中等(约40%)。据《台湾通史》:"水沙连之茶,色如松萝,能避瘴去暑,而以冻顶为佳,惟出产无多。"
-
台湾松柏长青茶
松柏长青茶[Songbai Changqing tea]亦称"埔中茶"、"松柏坑茶"。主产台湾省南投县名间乡松柏岭一带的台湾包种。发酵程度约30%。清康熙年间《赤嵌笔记》载:"水沙连在深谷中……茶色如
-
玉桂(2)
玉桂(2) (Yugui] 即"武夷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