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评测列表
-
西涧春雪
西涧春雪[Xijian ChunxueJ 主产安徽滁州西涧施集茶场一带的扁形烘炒绿茶。研制于1989年。清明至谷雨前后采摘,特级为一芽一叶初展,一至三级为一芽一叶到一芽二叶初展,经杀青、做形、烘焙制成
-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Yangchun Baixue) 产于安徽郎溪的直条形炒青绿茶。1987年研制。选用福鼎大白茶良种茶园的鲜叶,采摘一芽一叶初展,经摊青、杀青、做形、焙干制成。外形挺直,壮实匀整,白毫密布,色
-
阳峰长谷
阳峰长谷[Yangfeng ChangguD 主产安徽广德的东亭阳岱山一带的扁条形烘青绿茶。研制于20世纪50年代末。鲜叶采摘标准:极品为一芽一叶苞芯,特级为一芽一叶初展,一级为一芽二叶初展,二级为一
-
西涧雪芽
西涧雪芽[Xijian Xueya] 产于安徽滁州西北部江淮分水岭一带丘陵山区的卷曲形炒青绿茶。1988年研制。鲜叶选自福鼎大白茶良种茶园。采摘一芽一叶初展,经杀青、揉条、提毫、焙干制成。制茶工艺与洞
-
岳西翠尖
岳西翠尖[Yuexi CuijianD 产于安徽岳西的尖形烘青绿茶。研制于1992年。采摘一芽一叶初展,经杀青、做形、烘焙制成。分一级和二级。舒展挺直,色泽翠绿鲜活,嫩香高长,滋味鲜醇,叶底嫩绿匀整。
-
黄山贡菊
黄山贡菊(Huangshan Gongju] 产于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一带的花朵形烘青绿茶。研制于1991年。采摘一芽二叶初展,芽叶全长4~5厘米,经摊青、杀青、初烘、选芽、扎花,定形、复烘、足焙制成
-
黟山雀舌
黟山雀舌[Yishan Queshe] 产于安徽黟县的直条形烘青绿茶。1979年研制。宏潭五溪山、泗溪尖岭、渔亭青岭山一带的品质最优。清嘉庆十七年(1812)《黟县志》:"黟之茶,产城南周家园、二都秀
-
黄山松针
黄山松针[Huangshan Songzhen] 产于安徽黄山市屯溪区的直条形炒青绿茶。研制于1988年。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三叶,经摊青、筛分、杀青、揉捻、甩条、初烘、搓条、拉条、整理、足焙制成。分
-
黄山翠竹
黄山翠竹[Huangshan CuizhuD 主产安徽歙县绍濂石耳山一带的直条形炒青绿茶。研制于1990年。采摘一芽二叶,经摊青、杀青、做形、烘干、拣剔、复焙制成。分特级、一至三级。扁平挺直似竹叶,色
-
九山翠芽
九山翠芽(Jiushan Cuiya] 产于安徽芜湖的直条形烘青绿茶。研制于1988年。鲜叶采摘标准:特级为一芽一叶初展,一级为一芽一叶,二级为一芽二叶初展。经杀青、揉捻、毛火、足火制成。分特级、一级
-
黄山绿牡丹
黄山绿牡丹[Huangshan Ltlmudan] 主产于安徽歙县大谷运的黄音坑、上杨尖、仙人石一带的花朵形烘青绿茶。1986年研制。谷雨前后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杀青、轻揉、初烘、整形、选芽、装筒、定形
-
黄山银钩
黄山银钩(Huangshan Yin"gou] 主产安徽歙县北部大谷运、岱岭一带的条形炒青绿茶。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歙县志》:"邑东毗迩绩溪,……北擅茶舜之美,民半业茶。"研制于20世纪70年
-
黄石溪毛峰
黄石溪毛峰(Huangshixi Maofeng] 见"九华毛峰"。九山云针(Jiushan YunzhenD 产于安徽芜湖的直条形烘青绿茶。研制于1989年。鲜叶采自福鼎大白茶良种茶园,采摘一芽一叶
-
南阳谷尖
南阳谷尖(Nanyang Gujian] "天华谷尖"的曾用名。太极云毫(Taiji YunhaoJ 原名"广德云雾"。主产安徽广德石溪、杨滩一带的直条形烘青绿茶。清光绪七年(1881)《广德州志》载
-
闵园毛峰
闵园毛峰(Minyuan Maofeng] 见"九华毛峰"。
-
仙寓山尖茶
仙寓山尖茶[Xianyushan Jian teaD 主产安徽祁门仙寓山南麓的尖形烘青绿茶。研制于1991年。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到一芽二叶,经杀青、理条、烘焙制成。分特级、一至三级。肥壮挺直,
-
白云茶(1)
白云茶(1) EBaiyun teaD 产于安徽泾县城西白云山的尖形烘青绿茶。一度绝产,近年恢复。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泾县志>:"泾川之地,……白云寺有寻丈之地,面阳,而在山之腰,茶甘而香,号
-
九山翠剑
九山翠剑[Jiushan CuijianJ 产于安徽芜湖的扁形炒青绿茶。研制于1980年。鲜叶采摘标准:特级为叶包芽,一级为一芽一叶初展,二级为一芽一叶到一芽二叶初展。经摊青、杀青、做形、摊凉、辉锅、
-
天柱云雾
天柱云雾[Tianzhu YunwuJ 产于安徽潜山的卷曲形炒青绿茶。研制于1989年。鲜叶采摘标准:特级为一芽一叶初展,一级为一芽一叶开展,二级为一芽二叶初展,三级为一芽二叶开展。经杀青、揉捻、初焙
-
金山时雨CJinshan Shiyu]
金山时雨CJinshan Shiyu] 主产安徽绩溪金山一带的直条形炒青绿茶。研制于清末,后失传。1978年恢复生产。因形似珍眉,细若"雨丝"而得名。采摘一芽二叶初展,经杀青、揉捻、炒干制成。制茶工艺